人到窮時靈感多 - 李純恩

人到窮時靈感多 - 李純恩

董橋兄寫海明威,其中有一句:「少吃一頓飯肚子餓得要命腦子靈得要命。」這句話,只有經歷過飢餓的人才明白箇中真諦。
人是腸胃足而頭腦昏,在肚子清空的時候最清醒。當然,「餓得發昏」又另當別論。
常有人問我,吃東西的靈感在什麼時候最足,我的答案是:在沒有東西吃的時候。
在上海讀書的時候,是中國人物資最匱乏的年代,學生下鄉勞動,傍晚一班學生一人一個鋁飯盒拿在手裏,飯盒裏一大半白飯,一小半油水不多半滴的青菜,坐在河邊「晚餐」。不知是誰起了個頭,說油爆蝦怎麼做才好吃,接着七嘴八舌,從鹽水鴨到糖蓮藕,說出十幾樣冷盤來。然後再到熱菜,紅燒元蹄、松鼠桂魚、鍋燒河鰻等等,人人腦子急速轉動,一點都不含糊,一桌桌盛宴想出來,形容得色香味俱全,聽得人兩腮發酸,口水直流。
許多當年的形容,直到今天,我還會用在文字上,每有奇效,追根究底,真要感謝那一段「肚子餓得要命腦子靈得要命」的經歷。
書到用時方恨少,人到窮時靈感多,可見「發奮」這一件事,源於匱乏。反之,則上進有限,創意呆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