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自新疆去年啟動資源稅從價徵收的試點後,資源稅改革進程一直停滯不前,惟內地報章引述官方文件透露,未來油氣資源稅的改革力度將會加大,稅率由原本5%提高到最多10%。分析員認為,資源稅改革對油企利潤影響巨大,故應與特別收益金(俗稱暴利稅)改革同時進行,否則內地原油產量每年恐減少5%。
記者:陳韻妍
新疆在去年6月實施從價徵收油氣資源稅,稅率為5%,揭開資源稅改革的序幕,當時市場估計全國資源稅的稅率亦定為5%。然而,《上海證券報》引述《資源稅暫行條例》修訂版報道,油氣資源稅改革的稅率已由試點時的5%,提高到5%至10%。
暴利稅起徵點籲提高
交銀國際油氣分析師賀煒認為,若按國際油價每桶100美元、資源稅10%計算,原油每噸資源稅可高達500元(人民幣.下同),較修訂前的250元倍增,故預計特別收益金可能會減收或免收。
現時特別收益金的起徵點為40美元,油價越高,油企須繳納的稅金越多。去年油價飛漲,雖帶動中石油(857)全年純利增35.4%至1400億元,惟期內繳付特別收益金亦激增1.6倍到521.7億元,因此中石油總裁周吉平便建議中央提高特別收益金的起徵點,同時改革資源稅,以加快內地原油政策與國際接軌。
一名外資分析員稱,中央加大油氣資源稅力度,對油企盈利影響很大,故資源稅及暴利稅改革應同時進行,如特別收益金應由40美元,上調到60甚至80美元,否則在資源稅壓力下,內地原油產量每年可能下降5%。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負責人承認,資源稅在新疆試點後,中石油集團新增稅金約55億元,中石化集團新增約15億元,倘資源稅進一步推廣到全國,必然對業界帶來巨大影響,因大幅上漲的成本很難轉嫁下游。
煤炭資源稅同步改革
除加大油氣資源稅改革力度外,煤炭資源稅改革亦由原先每噸0.3至5元,提升到0.3至8元,惟維持從量徵收,業界估計此舉是為緩解煤電矛盾。
內地今年通脹壓力高企,目前煤、電、油供應緊張,市場預料中央會以遏通脹為首任,押後推出全國資源稅改革。儘管全國資源稅改革面世遙遙無期,惟中央積極整頓原油市場,商務部便要求地方部門堅決取締成品油非法經營網點。
內地資源稅暫行條例
修訂前:油氣資源稅改革從價徵收,稅率為5%
修訂後:油氣資源稅改革從價徵收,稅率為5%至10%
修訂前:煤炭資源稅改革維持從量徵收,稅率為每噸0.3至5元人民幣
修訂後:煤炭資源稅改革維持從量徵收,稅率為每噸0.3至8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