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深圳、廣州等地城中村清拆,不少村民一夜暴富。不過剎那間擁大巨額財富的同時,包二奶、賭博、鬥奢侈、家人爭產等社會現象凸顯,有80後年輕人更從此成為只玩名車、好吃懶做的「不肖子」。
吃喝玩樂從不工作
「5年來,我從不工作,就只是吃喝玩樂,大概花了500、600萬(人民幣.下同)吧。」廣州番禺某村的80後小劉(化名)是家中的獨子,他說,自六年前家中拿到巨額拆遷補償後,現在隨時可以砸出100多萬元換輛豪車到處玩。以前由於家窮,上學時總被同學看不起,有錢後他幻想着用金錢買回在朋友圈中缺失的認同感,泡夜總會、買豪車,和朋友比着追明星仔。有時他還隨便打人,然後扔下數千元當醫藥費就揚長而去。
當小劉對這樣的生活感到厭倦,想追尋人生價值時,家人已不再信任他會踏實做事。失去家裏的認同,他覺得更加可怕。現時他經常很焦躁,埋怨家人大把錢給他時,沒人告訴他應該怎樣花。
住在廣州楊箕村的阿芬(化名),以前和丈夫經營水果店,一家三口靠勤勞踏實,過着安定平和的生活,但得到大筆拆遷補償金後,丈夫沉迷賭博,經常夜不歸家。二人經常吵架,即將中考的兒子也因家變成績一滑千丈。
有廣州心理諮詢中心指,不少城中村村民教育水平低,暴富「後遺症」嚴重,需加強教育,建立健康生活和理財觀。
廣東《信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