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製造業七個月最弱定單增速放緩 成本高企

港製造業七個月最弱
定單增速放緩 成本高企

【本報訊】滙豐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於4月份,因產出及新定單增速放緩,而跌至7個月以來低位,至52.9,較3月份下跌2點。另外採購價格上升、員工成本增加,亦令整體投入成本通脹在4月份仍踞調查歷史高位,至71.1。有廠商憂慮5月開始實施最低工資,將令通脹情況惡化。
記者:周燕芬

滙豐香港區總裁馬凱博認為,香港私營經濟出現放緩迹象,與中國內地表現一致。雖然市場存在投入和產出價格上升的通脹壓力,但新實施的最低工資法例最終會產生甚麼影響,目前仍難以估計。

最低工資恐加劇通脹

滙豐報告指出,隨着產出及新定單增長同告放緩,令4月份香港私營企業營商環境只有輕微改善。另外,由於有企業為遵從即將實施的最低工資法例而提前調升薪金,導致4月平均工資加幅錄得08年1月以來最大,至56.4。
4月份的產出價格升速亦明顯,原因是因應投入成本大幅上漲而調升出廠價。然而採購活動大幅放緩,由3月的57降至4月的50.2,原因是日本近期災後事故令供應中斷。
香港中小企業總會副主席劉炳均認為,4月經濟活動回軟,主要受日本核輻射災難影響,令部份生產活動停頓,但踏入5月份,日本的信心已逐步回復;然而,剛發生拉登被殺事件,他擔憂中東騷亂活動會增加,令本月經濟前景增添不明朗因素。對於最低工資已實施,他指暫難評估對生意額和出口的影響程度,但商戶會將部份成本轉嫁到產品價格上。

原材料價格未見頂

香港中小企經貿促進會會長李月亮認為,由於成本上漲,令到廠家採取觀望態度,令市場活動減慢。而成本上漲原因,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大於工資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由於涉及投機者炒賣活動,走勢難預測,但相信價格仍未到頂。
滙豐大中華經濟師郭浩庄指出,由於中國通脹仍要調控,北京仍有一段時間實施緊縮政策,意味中國對香港私營商業活動支持程度於第2季仍會縮減。本地通脹壓力正在增加,有利香港本地消費需求趨向正常化及增加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