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剛料內地通脹可控「毋須用滙率遏物價」

任志剛料內地通脹可控
「毋須用滙率遏物價」

【本報訊】人民銀行由去年10月開始已經4次加息,並連番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打壓通脹,金管局前總裁兼中國金融學會執行副會長任志剛昨出席香港報業公會活動時表示,人行的連串行動可望收到成效,內地下半年通脹料將回落。他又認為,內地毋須用長遠的滙率政策來控制通脹,因此舉會對周邊經濟有深遠影響。
記者︰董曉沂

內地上月通脹率超過5%,任志剛認為屬偏高水平,但他指內地應有足夠的金融工具控制通脹,故相信中央政府亦不希望透過滙率政策對抗通脹,因為「落藥太重」將會影響經濟。

估美不會推QE3

他又指,短期通脹並非用滙率政策就可以控制。至於近期人民幣兌美元的滙價,創出滙改以來新高,他認為,並不代表人民幣升勢過勁,相反只反映美元滙價的長期弱勢。
人民銀行前貨幣委員會委員余永定亦認為,中國為當前居高不下的通脹降溫,不能單純依靠收緊貨幣供應,因目前通脹屬成本推動型,而非需求拉動。他認為,高企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是目前通脹的主要推手。
對於美國會否在次輪量化寬鬆措施(QE2)於6月完結時推出QE3,任志剛認為,聯儲局暫未有提及,已顯示其對通脹預期的憂慮。他又認為,現時美國經濟狀況尚算可以,但同時正面對因為貨幣政策造成的通脹威脅,故他估計聯儲局將不會推出QE3。他解釋,因為貨幣政策推出一段時間後,刺激經濟的效用將逐漸減退。
而持續寬鬆貨幣會令通脹趨嚴重之外,亦會造成財赤問題,但美國即時退出寬鬆貨幣政策,可能會拖累正在復蘇的經濟,故他認為,美國正面對兩難,何時加息將要視乎通脹水平。不過,他估計,按目前狀況來看,美國年內將難以加息;即使加息,幅度亦不會太大,而且加息並不代表聯儲局收緊銀根,只是將過份寬鬆的貨幣政策帶回正常水平。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綜合研究室副主任陳道富對《中國日報》表示,在目前美國次輪量化寬鬆措施及其導致的過剩流動性的狀況下,放任人民幣滙率自由浮動的時機尚未成熟。

國務院:自由浮動未成熟

陳道富表示,中國應加快人民幣在貿易與直接投資中的全面自由兌換,但決策層應對金融市場的交易保持謹慎,特別是涉及到高槓桿的衍生產品,以避免滙率過於激烈波動與異常的跨境資本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