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大學生語文能力屢遭詬病,理工大學06年起要求學生畢業前參與語文水平測試(俗稱出關試),評估學生兩文三語水平。但校方近日決定,下學年入讀的學生毋須接受考核,改為修讀合共六個學分的中英文課程;明年入讀的四年制新生亦只須畢業前完成9個學分的語文及溝通課程。有人力資源顧問質疑倒行逆施,「你冇出關試,學生讀完個課程之後點知佢係咪可以保持水平?」
記者:夏志禮
理大的出關試分為英文筆試、口試;中文筆試及普通話口試四卷,所有教資會資助學士生必須畢業前應考,及格與否不會影響能否畢業,但成績會被記錄並製成證書發給畢業生,讓他們應徵時可提供僱主參考。
語文溝通課程取代
根據校方文件,教務會去年提出明年取消出關試,由新增的語文及溝通課程(LCR)取代,課程佔9個學分,學生並須完成通識科目的讀寫要求才可畢業,但管理層未有言明學生何時須完成課程,學生就算一年級取得優秀成績,亦無法保證其語文水平能一直保持至畢業。
理大發言人回應稱,校方已通過取消出關試,下年四年制推行後,除語文及溝通課程外,學生畢業前須完成兩個有閱讀要求的通識科目,每科需閱讀一本10萬字或200頁以上的巨著,並修讀兩個有寫作要求的通識科目並完成合共5,000字以上的文章。本學年入讀的三年制新生同樣不用參加出關試,只需修讀中文及英語課程。
僱主或設筆試考核
發言人強調,取消該語文水平測驗的決定與財務開支無關,語文課程中的評核已足夠反映學生在該課程的學習表現。
中原人力資源顧問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周綺萍對大學決定感驚訝,指不少僱主愛以出關試成績評核學生語文水平,「好多人喺三年大學生涯裏面持續退步,畢業嗰陣中英文都只係得高考水平,考試本身就係可以逼學生要努力保持水平,就咁讀個語文課程就算,點可以作到準?」她指若大學不願考核學生,僱主惟有自設筆試考核學生,或要求學生應考IELTS並提交成績作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