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死,還是不死?患上運動神經細胞疾病的黃啟文,咽喉肌肉逐漸萎縮,呼吸說話也乏力,若要生存需依靠呼吸機保命,惟手術後每月需逾萬元的護理費用,恐成家人負累。他原寄望關愛基金救他一命,惜基金寧願助學童遊學,也不支援像他這種面臨生死抉擇的病人。「我哋等唔到,亦冇時間去等。」口齒不清的他拚命喊出這句話。記者:王家文
現年43歲的阿文原任職管理工作,三年半前證實患上運動神經細胞疾病,起初左手手指乏力,然後蔓延全身,「家講嘢條脷都萎縮咗,好多時都俾口水嗆親」。他與胞弟及年逾80歲的父親同住居屋,經資產審查未能申領綜援,每月只靠千多元的一般傷殘津貼過活。由於病情惡化,他必須進行開喉嚨手術及使用呼吸機維生,否則如他所言,只能等死。
阿文坦言若接受手術,日後租用呼吸機、血含量計及傭人照料等開支需逾萬元,家人無法負擔;即使住院接受治療,「但瞓喺病床同一個植物人冇分別」。他正為生存與否作抉擇,曾多次向政府及關愛基金表達訴求,但徒勞無功,「究竟關愛基金同政府點睇生命價值呢?希望正視我哋需要」。
政府擔心開先例
嚴重殘疾人士關愛小組成員劉偉明說,每年約有10名像阿文這類的嚴重神經肌肉患者需做開喉嚨手術。他指小組曾建議關愛基金資助病人維生器材、康復用具等,但不獲回應;最近基金計劃為嚴重殘疾人士提供每月2,000元的特別護理津貼,亦設入息審查,家庭收入中位數不得超逾75%,也不能以個人申領,「係咪要屋企人使晒啲錢,全家攞綜援?」
香港肌健協會顧問張超雄也對關愛基金極之失望,質疑其審批原則,「唔通真係可以唔理人命,而去資助人遊學?」身兼關愛基金委員的立法會議員張國柱表示,有關建議會再向基金爭取,但他不諱言政府資助設限,尤其是撒瑪利亞基金,「定得好死,多數以家庭收入中位數75%為限」。他指若關愛基金不跟隨,政府會擔心開先例,影響其他福利的資格審查。他稍後將提呈立法會,重新討論相關基金的資助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