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客來港買樓的模式,因自由行的興起而轉變,由以往的睇樓團,改為貼身招待。負責招待內地客來港買賣物業的香港置業中港互動部高級經理謝凱康表示,現時少有大規模辦團,而改以專車接送銷售對象,掌握實客,提高銷售命中率。
學校網成重要考慮
為了解情況,本報記者全程直擊內地客蕭小姐來港睇樓兩小時的安排。早年移居深圳、現年約26歲的苗族女子蕭小姐,為方便子女來港就學,昨午在港置地產的兩名經紀陪同下,經福田口岸前往元朗尚豪庭睇樓。
除價錢、稅務、首期之外,蕭小姐比較關心物業附近有沒有好學校。由於尚豪庭的細單位已沽清,餘貨入場費高達600萬元,蕭小姐問代理要付多少首期,代理說:「要350萬。」蕭小姐即說:「太貴了,我沒有那麼多現金。」之後不斷問有沒有更便宜的單位。蕭小姐表示要回家與丈夫商量。
謝凱康分析內地客三大入市考慮因素,由以往考慮物業附近的交通配套,轉移為學校網絡,其次為海景及附近環境規劃。
近年本港部份發展商在內地設有分公司,亦會自行在內地設展銷廳推銷物業予目標內地客,連代理的工作也「做埋」。
另被視為全國最大的內地房產展「春交會」,趁五一假期於深圳會展中心舉行,本地代理行中原地產是香港唯一代表,主要向內地客推介本港多個一手樓盤,包括發售中的黃大仙現崇山等。記者現場所見,不少內地客對香港樓盤相當有興趣,因中央打壓內地樓市,在資金缺乏出路下,遂計劃來港買樓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