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異常高調的溫家寶總理,昨在馬來西亞進行官式訪問時,再度大談政改。他在會見當地華僑時指出「中國要推動政治、經濟和司法體制的改革」、「一個人如果一條腿長一條腿短,肯定是站不住的」。有內地及本港時事評論員認為,溫任期屆滿在即,需把握機會闡明自己的理念,但政改不在其管轄範圍,說了也難以在政策上實現。
溫家寶昨在吉隆坡展開第二天的馬來西亞訪問行程。他在早上會見中國駐該國的使館工作人員、中資機構、華僑和留學生代表時,再度提及政制改革:「中國要推動政治、經濟和司法體制改革,令每一個人,每一個組織,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包括每個機構、組織在用人選人方面,應遵循公平的原則,選被人民所擁護的人員。」
溫家寶說,目前中國經濟整體狀況良好,但現階段最重要是積極控制通脹,包括減少貨幣的流通量等。中國要使上層建築更好適應經濟基礎,改革可調動人民的積極性。他認為,要實現人的自由和社會全面發展,最重要的是提倡國民的獨立思考和創造精神:「一個13億人的國家,如果每一個人都有獨立思維,那麼這個國家是任何力量都打不敗的。」
對於近年溫家寶無論在境內或境外場合頻頻提及政改,中國人民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教授毛壽龍昨接受本報電話訪問時表示,溫此舉主要是表達個人想法,「雖然他確實是想推動政制改革這事,中共也確實需要有這些聲音,但是政改是國家主席胡錦濤的職責管轄範圍,而非溫的,所以你可以看見,溫是講理念較多,講具體的政策、方針或行動較少。」
但毛壽龍也認為,「國內政改的空氣正在濃起來,政改要先有說法,才會形成行動」,溫的言論也反映國內政治沒有以前敏感,黨內高層可闡述自己的獨立想法。
任期尾聲 塑造開明改革形象
本港時事評論員潘小濤認為,溫家寶臨近任期尾聲,有逼切性講述自己的理念,但他在黨內孤掌難鳴,過去多次談及政改時,黨內不但沒人公開回應,反而反駁居多,故難以實行。另一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認為,溫的講話一方面可為自己塑造「開明、改革」的形象,另一方面也可為中國政府「卸壓」,改善及平衡政府近期的負面形象。溫家寶的任期將在2013年屆滿。熟悉中國事務的香港《開放》雜誌主編金鐘接受BBC中文網的採訪時分析說,這並不是溫在故意作騷,顯而易見,這說明中共黨內存在分歧。
本報記者
溫家寶談政改事件簿
2011年
28/4 在馬來西亞會見華僑等代表時,指中國必須推行政治、經濟和司法體制改革
23/4月在北京宴請前港區人大代表吳康民期間,談及受到「封建殘餘」和「文革遺毒」影響,令政改受阻
14/3 在全國兩會的總理記者會上,強調沒有政改,經濟改革不可能成功
2010年
3/10 接受CNN專訪指推動政改「至死方休、不可逆轉」
30/9 在十一招待會致辭中公開強調要進行政改,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3/9 在聯合國大會演講,強調中國政改的必要性
22/9 在紐約會見中國傳媒團時再度強調要推動政改
13/9 在天津達沃斯論壇上表示,中國必須深化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等全面改革
6/9 與美國前總統卡特會面時,表達中國政改的決心
27/8 溫在全國依法行政工作會議上指,中國要進行全面的改革,沒有政改,經濟體制的改革等不可能成功
22/8 在深圳特區成立30周年前夕指,沒有政改的保障,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也會得而復失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