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有4,000多名腎病患者在公立醫院洗腎,隨着家居洗腎近年漸趨流行,患者可以睡覺時洗腎,減少對工作的影響。不過,太太已洗腎16年的立法會議員黃成智認為,患者的心肺功能一般較差,其妻40歲時心臟功能已如70歲的長者,故認為腎病患者不適合擔任問責官員這類繁重又需經常應酬的工作。
黃成智任職社工的妻子年輕時患上腎炎,到兒子出生時腎功能急劇衰退,只剩下三成功能,兩年後開始洗腎,黃成智說:「以前要早、午、晚洗三次,佢返完工仲要洗腎,有時會好疲倦。」為了健康着想,後來她轉為兼職,每周返三日。但洗腎一段長時間後,因腹膜炎需改為洗血。他說妻子的體力與一般人無異,可以勝任工作及家務,但由於長期排尿不正常,故心肺功能受影響。他認為孫明揚作為問責官員,工作非常繁重及壓力沉重,非腎病患者適合擔任的工作,勸告對方應以健康為重。
腎功能料僅餘一成
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講座教授陳德茂稱,以往洗肚的病人每日要用三至四包洗腎水進行腹膜透析,需數小時才完成,故難以繼續工作,但現時病人多在家中洗肚,可在睡覺時進行,由機器調節,約六小時完成,早上可正常上班,故近年患者的就業率很高,但洗肚病人仍要面對腹膜炎等感染風險,每年死亡率達10%。
他估計孫明揚的腎功能應只餘下10%至15%,能否連續數日不洗腎則視乎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