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神童 - 盧峯

地產神童 - 盧峯

幾個八十後地產經紀成功上位,從月薪四、五千變成年薪百萬,興高采烈的跟所有人分享自己的成就與成功心得。據他們說,成功上位的秘訣是努力不懈、不眠不休爭客,並用最新最潮科技產品如iPad為客人提供貼身服務。
年青人藉地產掘到第一桶金,變成「青年才俊」的故事其實一點也不陌生。九七年前後地產狂潮的時候,一般雜誌、財經雜誌以至報章的財經版就經常有這樣的報導。年賺幾百萬、過千萬的成功故事固然不少,一些泊得好碼頭的「神童」更極速升呢,晉身億萬富豪行列,出入豪宅名門ball場。除了沒有iPad可用外,他們當時成功的秘訣跟今天這幾位八十後也很相近,都是勤力服務客人,不眠不休搶客。
不過,他們的「成功」還有一個共同的因素,那就是地產市場同樣處於非理性亢奮,交投非常暢旺,樓價屢創新高。試想在每呎動輒過萬元下,促成一個六、七百萬元的樓盤成交不算甚麼難事(不過是一個六、七百呎的市區大型屋苑單位),可單單這個成交已讓經紀進帳十多萬;即使被公司七除八拆也有一大筆落袋。假若勤力點,運氣好一點,能成功促成幾單交易,一個月佣金就在二、三十萬以上。要賺過百萬年薪實在沒有太大難度。地產神童輕易掘到第一桶金的故事就自然而然地出現了。
只是,這類神童故事跟藝人炒樓賺大錢的故事一樣,都是個噩兆,都往往是樓市見頂的訊號。當年大家一窩蜂高喊「有買貴冇買錯」,好些明星手持幾億元豪宅後不久,樓市就在金融風暴衝擊下潰不成軍,樓價跌個不亦樂乎,炒樓的明星被追數,成千上萬的地產經紀被裁員。
今天再看到地產神童的故事,最大的感覺不是興奮,而是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