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首隻人民幣新股匯賢產託(87001)今日登場,港交所(388)擬設立的「人證港幣交易通」,與個別銀行商討的條款安排,據悉可望快將落實。消息說,待完成內部審核,本地兩大行中銀香港(2388)及滙豐將參與,提供有期人民幣外滙兌換承諾,讓港交所提供人民幣予有需要的證券行,但買賣差價會較目前人民幣離岸市場(CNH)的現貨差價為闊。
人幣新股 料不即時大增
市場人士稱,有了資金池的市場基建,不等於本地人民幣股市會立即大熱起動。由於有關機制屬備用安排,在市場欠缺流通性或很波動時,銀行仍要承諾提供,加上人證交易通機制下,銀行提供的人民幣兌換額,會透過證券行轉而給予背後欠缺人民幣買股票的客戶,故買賣差價肯定較CNH即市價「為差」,可能闊至200點子或更高,與現時極具流通性的CNH買賣差價約30、40點子,距離甚遠,故消息預期,使用誘因不會高,只作備用設置。
滙豐銀行環球資本市場亞太區副主管陳紹宗接受查詢時表示,對於人證港幣交易通安排,該行一直積極研究中,亦已收到細節安排,期望與港交所盡快達成協議,但對於機制內容如買賣差價及提供的備用額規模等,則不作評論。中銀則暫未回覆。
恒生銀行(011)總經理馮孝忠認為,建立人民幣資金池是基建發展,不等於立即引發大量業務,人民幣新股要靠政策配合,銀行亦須獲進一步放寬,直接提供人民幣新股借貸及孖展,才會令超額倍數及市盈率定價更吸引。
備用額100億 兩行瓜分
據悉,兩行擬提供的兌換備用規模,各約50億元(人民幣.下同),合計兌換額約100億元,承諾期初步為半年,之後再檢討。待銀行落實提供額度後,經進行演習測試後便可隨時推出,惟實際時間由港交所決定。除滙豐和中銀外,不排除日後有其他銀行提供兌換額度。
對於港交所的資金池概念,銀行界由始至終都持謀定後動態度,主因估計使用量不多,料沒有銀行兌換額度的較小型證券行,才會作備用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