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基金荒唐事 - 李怡

關愛基金荒唐事 - 李怡

交稅是非自願的,直接稅許多人都千方百計看怎麼樣能少交,間接稅就在不知不覺中非交不可。慈善捐輸一般來說是自願的,是出於愛心關懷。當然,在扭曲的社會中,慈善往往也有被迫的成分,比如大陸的地震捐款,爆出多宗詐捐門,顯然捐款者就是被迫捐的。香港過去的慈善捐款也是自願的。但回歸以後就多了許多表態捐款。不過,從廣大納稅人的角度來說,慈善捐輸不是我們必須盡的義務,則自不待言。
政府拿納稅人交出的公帑,為貧困弱勢族群設立社會保障,那是為了社會穩定,是政府的政策實施,不是出自愛心和道德。特區政府拿公帑去成立關愛基金,做納稅人非出於自願的慈善事業,已經很奇怪。因為在西方文明國家,慈善事業都是民間做的,政府不直接辦慈善事業的原因,是避免讓慈善捐款與政治利益掛鈎。這一百億的關愛基金,有五十億來自商界捐款,這就帶有被迫的成分,形同交稅,也與政治利益糾葛不清。
設關愛基金已屬特區荒唐事。由關愛基金代政府派錢給新移民就更荒唐。請問新移民包括在香港投資移民或優才移民人士,是否都屬於慈善事業應予救濟的範圍?最近公布的關愛基金的資助項目,為首一項竟是資助清貧學生去遊學,真是不知關愛基金委員會諸公是不是腦髓有了貴恙,怎麼會認為這是慈善事業的範圍。不去遊學會讀不成書嗎?三千元去什麼地方可以開闊多少世界?更重要的,對年輕人來說,是應該懂得自己面對人生,還是應該依賴政府或什麼機構幫助?我們應該培養下一代怎樣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