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常有呢啲病都應該stepdown、退休,因為唔係容易兼顧,好傷(身體)」。腎科專科醫生指,腎衰竭的病人需要每天洗腎,難以出差,而且容易貧血,精神較差,長期洗腎可能出現腹膜炎、被喉管傷及器官,甚至透析液滲漏,令睾丸腫脹。
「唔洗維持唔到生命」
腎科專科醫生蔡堅解釋,腎臟衰竭與糖尿病、高血壓、腎炎有關,不能治癒,末期病人腎功能下跌至正常10%至15%,不能排走多餘的水份及廢物,就要接受洗腎。洗腎方法可分腹膜透析(俗稱洗肚)及血液透析(俗稱洗血),前者分手動及自動,政府稱,孫明揚使用家居自動腹膜透析,病人每晚睡前將喉管接駁到自動腹膜透析機,透析機會把透析液灌入腹腔內,在腹腔內停留一段時間後再把帶有廢物的透析液放出,需時六至八小時。
蔡堅不同意當局指孫明揚「有需要就洗」這個說法,「呢樣嘢唔係話有需要就洗,係要日日洗,因為個腎已經去到冇功能,唔洗維持唔到生命」。他指接受腹膜透析的病人難以出差,「出trip困難啲,要帶埋啲水(透析液)去旅行。」
他解釋持續洗肚容易造成腹膜炎,「啲喉可能會插親入面呀、啲水漏咗呀,令大髀或者春袋腫脹,或者洗咗啲蛋白質出嚟,令身體唔夠營養呀」。他指慢性腎病人通常貧血,需每周或每月自行注射「生血針」保持精神。治療腎衰竭的終極方法是換腎,但在港機會微,要視乎病者基因是否與捐贈者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