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震走觀光客北海道靜得戚然

311震走觀光客
北海道靜得戚然

沒有遊人的國度,日本變得很寂靜。福島淪陷,東京失守,311地震震走五成旅客,遠離災區的北海道,市道也一片死寂。記者上周隨團造訪,由入境局官員,到小商店職員,也向記者訴說:「我們很久沒見過外國遊客」。被視為遷都首選的關西大阪,是地震後復蘇最快的城市,旅客人數更有望超越東京,取代其龍頭地位。
復活節假期剛過去,有港人兌換20萬日圓到北海道消費,也有台灣新婚夫婦前往大阪度蜜月。同處一個地球村,他們都說要為日本打氣,一同走出地震陰霾。

「為甚麼你們不來日本?」記者上周三抵達北海道新千歲機場,過關時遇上入境管理局職員提問,說過去一個多月,首次遇上大批香港旅客,「是否擔心核電廠事故?」記者稱是旅行團停辦之故,「香港媒體是否報道日本不安全?」還未踏足北海道的土地,已聽見如此開場白,讓人戚然,也令人語塞。
4月北海道的櫻花尚未盛開,或許是遊人卻步的最佳理由。記者下榻的酒店鄰近札幌JR車站,屬旅遊熱選酒店之一,入住當晚只有約250名客人,入住率僅三成半,約50人是外國遊客,其餘全是本土客。酒店職員老實告訴記者,因為地震,嚇走了外國遊客。

《札幌死寂》
札幌鬧市燈光依舊璀璨,只是遊客穿梭的情景不復見。 王家文札幌傳真

遊客銳減,札幌拉麪橫丁內的店舖首當其衝,生意下跌七至八成。

「寫樂」壽司店店主數馬唯史說,北海道海產安全,毋須擔心輻射污染。

拉麪橫丁 生意勁跌75%

札幌距離福島災區598公里,當地人生活如常,如常趕搭JR上班、如常喝酒談天,只是旅遊區冷清得叫人陌生,「1995年阪神大地震造成的損失,遠不及今次福島事故,是最嚴重一次。」在著名的「拉麪橫丁」,開業48年的拉麪店「味之華龍」店主中山等說。
記者到訪當晚食客不多。中山等稱,以往六、七成客人是外國遊客,每晚可賣出400碗拉麪,311地震後生意急跌七成半,「至少要九個月至一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重拾生意軌道」;「寫樂」壽司店店主數馬唯史說,店內海產如北寄貝、牡丹蝦及海膽等,均取自北海道或九州,政府有進行檢驗,不擔心受福島核洩漏影響。食客松葉先生直言:「要用行動證明給外國人知道,北海道的海鮮是沒有問題的。」

海產業是北海道第一大產業,但震後日本各地不少食肆已取消定單。

「味之華龍」拉麪店店主中山等指,連市民也沒心情外出用膳。

二条市場 零遊客買海產

海產及旅遊業分別是北海道第一及第三大產業。在二条市場開業60年的海鮮店「北之精選」,七成海產批發給本土餐廳,主任平出啟悟說,由於地震中斷東京運輸,食肆紛紛取消定單,上月本土生意減少四成;遊客生意近乎零,「最多也只得五、六個自由行旅客」。
福島核危機爆發之初,多個國家停辦日本團,本港每周原有五班機前往札幌,已減至兩班。當地旅遊區寂靜已久,記者所到之處頓變稀客。原籍廣東、在日本出生的曾我部櫻,在狸小路商業街當售貨員,生意較去年同期少了九成,「基本上說是沒生意做」。她說員工由八人減至四人,需輪流放無薪假,每隔10至15分鐘便要在店外叫喊招客。

記者王家文北海道、
關西報道

札幌航機 乘客不足一半

北海道經濟部國際觀光局估計,3月至6月當地觀光業相關產業損失,可能高達800億日圓(約75.7億港元),參事今井太志表示,當局去年投放5億日圓(約4,700萬港元)推廣旅遊業,今年可能加碼,6月會來港作宣傳,加上5月及7月韓國增開航線直飛北海道,期望暑假前遊客人數回升,「否則復蘇更嚴峻。」
記者從香港直飛札幌,航機上只有約120名乘客,不足一半。一名空中服務員對記者表示,因乘客人數太少,航空公司將原先波音777客機,改為載客量較少的空中巴士,機組人員由18人減至11人。她說當晚回程香港的航班,更只得30名乘客,何時才恢復常態,大家也說不清。

311後的日本人說…

《齊心救災》
曾我部櫻 札幌日籍華人
「丈夫原本要去福島協助重建,話公司叫到一定要去,就算有輻射都要去,日本人就係咁齊心。」

《如常生活》
崗部照男 大阪市民
「其實東北大地震對大阪沒太大影響,只是油價微升和食材減少,早前我和妻子也一同看櫻花,生活也如常地過。」

《加快重建》
裕加晴 札幌市民
「首相菅直人應為福島核事故下台,但現在沒有更合適的領導層,期望政府盡快做好災後重建,帶日本人走出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