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滿腔熱血的80後,被社會標籤為不思進取、愛搞事,只懂嗌口號衝擊本港法制的激進青年。但世事無絕對,在這個「工字不出頭」的商業社會,三名基層出身的80後年輕人,靠拼搏、謙遜和細心,配合科技產品的幫助,為自己的人生定下目標,力圖在40歲前望到出頭天。這三名80後在地產代理行業,打拼不足10年,已迅速上位,成為年薪過百萬的新人王。今天,社會熱烈討論80後要履行社會責任,這三名發奮向上的年輕人,正展現了闖出事業艷陽天的勵志故事。
記者:湯家明、程俊華
地產代理新人王小檔案
人物:胡佩碧(Kit)(26歲/中七畢業)
所屬分行/職級:置業18馬鞍山分行組別經理
入行年份:2003年
目標:35歲前擁有3個物業
去年年薪:逾百萬
原居:馬鞍山頌安邨
誰說80後沒有出頭天。正當一眾80後叫喊着樓市瘋狂、置業無望之際,今年26歲的置業18馬鞍山分行組別經理胡佩碧(Kit),卻在默默耕耘,向自己的置業夢邁進。Kit在馬鞍山屋邨長大,生活環境並不富裕,與不少都市人一樣,金錢是她工作的最大推動力。中七甫畢業,她便入行當地產代理,兩年多前「升呢」做分行經理,本着「勤力便有回報」的打工哲學,誓要在35歲前擁有三個全資物業。憑着「等」字訣及打溫馨牌「箍客」,她有信心可圓夢。
曾48小時不眠搶客
「地產代理這一行,競爭大,卻充滿挑戰」她說,每單交易未到完成前,都會隨時付諸流水,但她深信「勤力有回報、一定有糧出」,每次促成交易後,除了有佣金落袋,還有不能言喻的成功感。發展商開賣新樓盤,就更加刺激,通宵賣樓不在話下,「當日打馬鞍山銀湖·天峰,為搶貨攞單位畀客人,試過48個鐘頭未瞓過覺」。她又試過要大清早送臨時買賣合約給業主簽訂,朝早10點開工,做到凌晨3、4點才收工。
每次帶客睇樓,她都會記下客戶資料,「有次見到資料簿個客生日,咪打電話同佢講聲生日快樂囉,點知祝賀完之後冇耐,個客就話想睇聽濤雅苑,想買層樓畀老婆」。最後那名客人以300多萬元,買入了一個900餘方呎的單位。窩心貼身的服務,成就了生意機會。
望35歲擁三個物業
有見上級人人有樓揸手,Kit在入行後即把每月薪酬盡量儲起,一個月儲一萬元,半年多後,「揸住七萬幾蚊,同銀行做九成按揭,買入一間70餘萬的馬鞍山居屋收租。」她19歲便成為了業主。現時她持有兩個居屋單位,一間自住,一間收租,「收租那間,八年後供滿」,她希望35歲前擁有三個物業。
Kit不認為現今80後是沒方向、沒貢獻的一群,「唔同年代,都有唔清楚方向嘅人」。問她如何看成功,她理直氣壯地說:「唔知自己要咩,冇清晰目標,就叫失敗,相反就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