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二年「統一場理論」,法則一:共和黨越是把二○一二年大選搞得像二○一○年期中選舉一樣,他們的贏面越大。法則二:共和黨候選人本身吸引的注意力越少,贏面越大。法則三:不要包袱也不要炒新聞。
在這幾項法則下,可看出共和黨參選的初步概況(記住這是分析不是宣傳)。
沒有希望的候選人
(眾議員)巴赫曼:茶黨最被看好者。訴求佩林支持者。在愛荷華州可望獲勝,但很難判斷她在初選中如何突破重圍?
(房地產大亨)特朗普:他不是候選人,也不是保守派。一眨眼一微笑間,前世界重量級拳王阿里證明,可憎的自我吹噓也具魅力,但在特朗普身上則粗俗不堪。
主要候選人
羅姆尼:嚴肅的傢伙。二○○八年曾角逐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具有豐富的私人與公營企業高階主管經歷。如果不是因為某件事,他很可能領先群雄。很不幸,這件事很大條:是麻省的羅姆尼醫療保險法案。在一項主要議題是政府過度浪費(見法則一)的選舉,這是很不利的條件。他的勝算是五:一。
金理奇:聰明的傢伙。滿腦子創意。擔任眾院議長期間風波不斷。還有許多不幸的個人包袱。勝算十二:一。
巴伯:成功的(密西西比)州長。老練的華府能人,充滿魅力。個人包袱:擔任說客多年,民權議題上曾有失誤,早年採取新孤立主義的偏差。但仍有機會捲土重來。勝算七:一。
波蘭迪:保守、不討人喜歡,曾經擔任兩屆明尼蘇達州州長。可望成為撐到最後的人。勝算五:一。
丹尼爾斯:高度成功的(印地安納)州長。預算大師。令人愉快的沉悶,滿足所有法則。外交政策不明,推測應該有。若他出馬,勝算是六:一。
不太可能參選者
(阿拉斯加州前州長)佩林:她在二○一○年展現作為總統副手與民意凝聚者的實力。(我認為)她顯然知道提名機會不大,勝選機會全無。所以何必冒險面對不可避免且丟臉的挫敗?
更不可能參選者─放眼二○一六年
年輕且卓越的後起之秀有很多,包括萊恩、克利斯帝、魯比歐、海莉。他們全都令人印象深刻,都是全國政壇的新人,也都有光明的前途。然而二○一二年對他們來說嫌早─或許萊恩除外,他上周才成為共和黨實質上的領袖。未來幾個月,他將在預算問題上和奧巴馬硬碰硬,預算問題也是二○一二年中心議題「政府適當角色」的代名詞。如果萊恩表現良好,在夏天結束前他將浮出枱面,成為奧巴馬可怕的對手。
問題是:萊恩根本無意參選。他只想完成目前的任務。除非黨內徵召。那得有人說服他。有誰能辦得到呢?
柯翰默CharlesKrauthammer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