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廈狂加租 趕絕藝術家業界促增建九幢 提供創作空間

工廈狂加租 趕絕藝術家
業界促增建九幢 提供創作空間

【本報訊】政府一心藉活化工廈來推動藝術發展,可惜工廈未活化,藝術家已被活埋,因為有關政策已令炒風殺入工廈,資料顯示,工廈租金過去一個年度錄得7%升幅,遠高於之前一年的2%。工廈瘋狂加租,藝術家正面對迫遷甚至轉行的壓力,由工廈藝術家組成的關注組昨天走上街頭,細訴無處容身的苦況,力促當局增建九幢工廈供業界使用,否則五年後落成的西九龍文化藝術區,或不會見到本地藝術家的蹤影。

樂隊甘捱貴租仍遭迫遷

「趕走炒家、留住用家」,關注組早前已經成功收集約4,000名市民的簽名,促請當局正視工廈炒風熾熱的問題;在各區工廈租用單位的藝術人昨天更罕有地拋頭露面,在火炭工業區內舉行遊藝會,逐一細說加租之苦。
26歲的何文聰租用火炭工廈四年,對比之前的象徵式加租,今年加幅顯著,月租由6,000元加至7,200元,升幅近兩成,「我一個人搞個studio,自己承擔,一加加咁多,真係好辛苦。」現為立體媒介藝術家、為今屆電影金像獎製作最佳衣着獎獎座的他,坦言正考慮是否續租,苦笑道:「走都唔知走去邊,呢度已經最平喇。」
樂隊「三五成群」就算被迫接受加租,也無處容身,因為業主宣佈加租一成後兩個月,突然要求收回單位,成員Ocean稱已經物色區內其他單位,但發現同等面積單位月租已漲至近8,000元,遠高於現租約6,600元,他直斥活化政策只向業主傾斜。
差餉物業估價署資料顯示,工廈租金上年度錄得7%升幅,但之前一年度、即政府未有提出活化工廈計劃前,只有2%增幅。貴租嚇窒藝術創作人,音樂家黃津珏面對加租三成的壓力,坦言除了搬遷,「另外一個考慮,係放棄再玩音樂」。他批評政府對發展藝術缺乏承擔,尤其西九文化區落成在即,理應好好培養本地人才。
關注組召集人梁寶山強調,若要應付五年後西九文化區開放後的製作量,全港應該增加九幢或總樓面面積達90萬平方呎的工廈供業界使用,並建議政府再撥地發展藝術村及協助業界改善現有創作地方。梁寶山重申,若政府不積極回應訴求,抗議行動陸續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