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新加坡「爭做」香港以外第二個人民幣境外清算中心的傳聞,近日不斷流轉,消息說人行多委任一個同時區境外清算中心無助人民幣國際化;但本港或新加坡任何一個市場,均可爭取像倫敦作為歐洲美元(eurodollar)最活躍離岸交易中心般,成為人民幣離岸交易樞紐,主攻人民幣交易,毋須爭取清算工作。 記者︰劉美儀
市場指,離岸結算及離岸交易中心是兩個概念,後者不一定要靠政策支持才可起「爐灶」。
市場主導 毋須政策扶持
獅城前總理兼新加坡金管局主席吳作棟,日前訪華後,在北京向外電及新加坡媒體指,人行將在當地指定一間中資行,擔任人民幣清算行。據悉,訪京期間,吳作棟確曾拜會中國總理溫家寶及人行行長周小川,並提出新加坡成為人民幣境外清算中心的建議,惟意見沒有獲得具體承諾。
分析指,美元是先自由兌換後國際化,人民幣則朝先國際化後逐步可兌換方向發展,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元逐步建立成為國際主要交易及儲備貨幣,但因時差關係,倫敦發展為歐洲美元(指非在美國本土買賣的歐陸區美元)最大交易集散地,離岸市場的交投興趣,甚至較紐約在岸市場更方便更吸引,惟無論倫敦的歐洲美元交易如何活躍,美元結算地,仍只在紐約單一市場進行交收。
消息指,清算行功能在於最終支付及交收,任何一種貨幣只需一個清算中心進行,像目前歐元雖在倫敦交投活躍,但結算地仍回歸法蘭克福。
倫敦離岸交投 更便利
鑑於人民幣可兌換仍存在限制,本港可乘着作為境外唯一清算中心的優勢,加速發展為人民幣最活躍離岸市場集散地,無論在存款、點心債及發行新股上,都先形成優勢,加上中港貿易實際流量龐大,離岸進行的人民幣兌其他幣種交易,亦會在本港開市後,經中銀香港(2388)清算交收。但致力在人民幣市場分一杯羮的新加坡,相信不會坐以待斃。
因交易對手信貸風險降低,近期人行降低支付予清算行中銀的息率,惟人行若增多一個清算中心,便要再支付清算利息,增加支出,而本港及新加坡均為亞洲同時區市場,交易優勢差異並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