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給力:要打就一定要贏!

文化給力:要打就一定要贏!

「拍攝時我就說,這部電影是會留低的。」泰迪羅賓說。《打擂台》勇奪香港金像獎最佳電影後,歡呼聲之多,受年輕一代之追捧,香港多年未見。戲內激勵了人心,戲外同樣是一個個動人故事,一部本來不可能拍得成的電影,當你拼盡去打,就有機會打贏!

記者:何兆彬
攝影:伍慶泉
場地:LaVillaTST(27240707)

「吖,仲有一個故事!」

當觀眾都習慣看千萬大製作,香港電影不再使人手舞足蹈了。兩個年輕人,寫着寫着,到處兜售,一直沒有圓夢,當所有的故事都sell得清光時,突然想起:「吖,仲有一個故事!」
「08年公司要搞電影,我正在拍《葉問》期間回港,約了郭子健在中環傾。」監製林家棟:「他說了幾個古仔,本來我想都唔啱嘴形,正準備走,他說:『我仲有一個!』」《打擂台》故事靈感本來自泰迪羅賓等前輩音樂人,第一稿是講打band,但講音樂難賣錢,於是用武打作包裝。電影原來是開不成的,導演之一鄭思傑:「劇本寫好,我們拿去打價,但因為某些原因,公司說這個budget不成,但減一些就可以了,800多萬拍武打本來不可能,但郭子健竟然一口應承了。應承咗先知驚,跟前輩傾起,大家都叫我哋認衰仔,打返去講『對唔住呀,應承錯咗!』這個budget拍片日只有17日,中間只可能拍4-5日打戲,但最渣的打片單單拍打都花25日了!本來死梗,但大家真係好想拍,只好想辦法,羅新的徒弟由5個減成2個。最幸運是遇上元德師傅,一般武指都是蠻不講理的,但他完全配合我們。」別人拍武打片往往要花40日,他們只花了18日。
林家棟說,由始至今都沒想過要做合拍片,但記者聽過另一版本,值得給大家參考:有說《打擂台》最初構思拍成合拍片,但劇本過不了內地審查,其中主要原因,是戲中強調「武術不是用來強身健體,而是用來打鬥的。」這剛好與中共數十年來的宣傳完全相反。成不了合拍,只好計香港市場,結果預算由1,200萬變成800萬,這就是鄭思傑口中的「某些原因」。電影在香港上畫後,國語版改動了部份對白,用「引進片」身份進國內。記者看過內地版,電影42分鐘羅新師傅說的三不教:「二,強身健體不教」,變成「年紀大的不教」;尾段羅新說「強身健體可以游水、跑步、踩單車,練武是用來戰鬥的」,又改成「練武是磨練意志」。
獲「最佳電影」,Teddy說是意料之外,得男配角他就比較有信心,「我心裏60/40。但八十年代那一次我做《龍虎風雲》配樂,也人人話我得呀,當年仲發掘了肥媽出來,我找了她唱《要爭取快樂》,即係《嘥氣》,點知真係嘥氣!」Teddy說,「我欣賞兩個導演,因為佢哋有火,佢哋欣賞我,又係因為我把火!」

■內地版:三不教之二改成「年紀大的不教」。

■內地版:「練武是用來戰鬥」改成「練武是磨練意志」。

奇遇:乾涸河床上兩條沙塵小魚

《打擂台》兩個導演:郭子健香港長大,會考得3分;鄭思傑自小移居加拿大,大學畢業卻在返港遊玩期間看見導演會的招生廣告,結果打電話告訴父母不回去了。二人在電影課程相識,起初互相懷着敵意眼光……
郭:「我倆開始是互相仇視的。我覺得這個人好沙塵!」鄭:「當年我肆無忌憚,見到乜都嘈,他好憎我!我眼中的他永遠蹺着雙手,站在人群後,仇視全世界,像說『你班儍仔!』」上天安排,第一個project二人就抽中同組,一談之下,發現彼此對電影都有很多想法,鄭:「我心想『啱啦,一齊做啦!』正雄心壯志,卻遇上其他組員排擠。」郭:「當時我們覺得要做就要博盡做好佢,但其他人想:時間不夠呀!加上有同學是在電視台工作的,更加覺得我們不知天高地厚,於是他們都談好了,自己去拍片,不理我們!」二人落難相遇,郭形容正是莊子說的「相濡以沫」,那兩條在乾涸河床互相以唾沫滋潤的小魚。
年少的郭子健不大說話,只愛躲起來畫畫,胡思亂想,「小學畫畫叻,朗誦比賽、小童話劇等都不錯的。呢,戲中黃又南咪就係我囉,細個打交我又打贏,然後六年級有哮喘,到了中學就一落千丈!好辛苦才升上中四。」因為畫畫叻,也想過做漫畫,「但阿媽話搵唔到食,轉而想做設計。」結果做了兩年多,一天,一個電話改變一生:「一個我常帶他去睇戲的朋友來電,說『我如今做電影了』,以前是我帶他去看電影,怎麼變成他去做電影了?」他落樓買了本《電影雙周刊》,看到「導演會」的招生廣告,於是把心一橫,報名去,「我給《大時代》影響很深,羅樂林在戲中指着劉青雲問:『如果你明天要死了,找一處地方死,你要死在哪裏?』這問題時刻盤繞在我心內。做不到都算試過吖,但萬一我做到呢?」他說,這段日子很痛苦。「做吧,就做吧!」結果在導演會的導演課,遇上了返港度假的鄭思傑。

■林家棟:「郭子健說了幾個古仔,本來我想唔啱嘴形正準備走,他說:『我仲有一個!』」這一個就是最佳電影《打擂台》。

■鄭思傑:「郭子健說遇上葉偉信是彩數,那麼我遇上郭就是我的彩數。」

■郭子健:「我從91年就聽說電影已死了,到我入行時,人人都說我笨X,說我們虛度光陰;到97年人人說港產片玩完,但如今又說97年是港產片高峯。」

學師:沒飯吃就黐Teddy

鄭思傑:「當年Teddy看中了郭子健,叫了他去公司幫手,他就叫我不如一齊去做吧。」二人替泰迪羅賓的製作公司拍MV拍廣告,美術、打雜乜都做,也學做配樂。
「學師」期間初結識了葉偉信,給了他們二張戲票──《生化壽司》。鄭:「睇到個戲名,咁cheap!點知睇完驚為天人,就開始了替葉寫故事。」98年,他們一直寫故事,但拿去sell的劇本都全軍覆沒,「那時候郭子健接到份電影助理工作,我就在家中謄文,另接一些工作,這樣子一個月賺幾千元,兩個人使。劇本寫到最後時,有一天發現大家都沒錢剩了,只好翻箱倒櫃!」「最後在家中找到20幾元。到底要買盒飯,還是要買包煙呢?我們決定買煙,這是個不理智的決定。買完了煙,還剩$4,又買了一條孖條,一人一半,哪知道一掰開,郭子健一跣手,一半掉到地上了,他竟想撲上去撿來吃。我一腳把它踢出馬路,他還俯身衝出去追,我只好把那一半雪條踩扁了。」這一段真像周星馳電影橋段。
沒有飯吃的日子,怎過?「一沒飯吃,我們就打電話給Teddy,問:『有沒有嘢度呀?』就上了他公司嗌外賣。跟Teddy就黐Teddy,有時跟潘源良,後來就黐葉偉信。」家人很反對吧?郭:「好反對!」沒法給家用吧?「我有畀的,但真的沒辦法時,就不回家吃飯了。慢慢家人也不問你要家用,只叫你回家飲湯。」說到這裏語有咽哽。鄭:「我家人在加拿大,每次我都說香港的海鮮真美味呀!但其實我在吃海鮮味公仔麪,一掛線就哭了。」
課程結束至今,只有四人還留在電影行,怎樣才能留下來呢?鄭:「死都不走囉。你打我、鬧我我又唔走。」郭:「我經常叫自己『做咗先,做好了才聽天由命吧!』最初我學編劇、場記、副導演啦,錢永遠不會多。本來如果做編劇/副導生活是可以的,但既然你好奇想知多一些,那就一個人做兩份吧!你沒經驗又要人家用你,送畀佢咪得囉,抵食夾大件!襟做又襟X。」電影圈重傳承,郭子健說編劇是跟司徒錦源、鄒凱光的,副導演跟鄭保瑞學,導演就跟葉偉信。「我常覺得給我遇上了這些人,是我的彩數。」

■電影懷舊玩嘢的海報。

■Teddy:「我跟陳秀中學過大聖劈掛,戲中有幾招就是。」

演員:梁小龍16踢腿法

「這電影靈感之一,是我們在《壹週刊》中看到梁小龍的訪問,看到他幾十歲還很有火。」鄭思傑:「《打擂台》最初是兩個劇本,一個是講老人家夾band;另一個構思,是找來八十年代最好打演員:陳觀泰、梁小龍、狄龍、王羽,再加鄭浩南、大島由加利、羅芙洛,以前的正派全部演反派,反派演正派。但這故事當然賣不出!」
結果他們把二個劇本合一,成了《打擂台》,先找梁小龍聊了一個星期,「他毫無保留把一切都告訴我們。第一次就談了五個鐘,我倆尿急,又不敢去!當時我們劇本還沒完成。有兩句對白是由他得來的,一是他談比武,「要打就一定要本死!」我們問他怎樣可以不輸呢?他就答:「好簡單,唔打咪唔會輸囉。」(結果成了經典對白「唔打就唔會輸,要打就一定要贏」)另一句,是他說學武自然是要用來攻擊的,有能力,才能保護家人。他強調,學武不是用來強身健體的,這就成了電影的精神。」兩個小子還跟他證實江湖傳聞,「傳說八十年代有20幾人帶齊牛肉刀圍他,他謙虛的說,若不是當時在一條冷巷,自己會沒命的。但他同時提到,若有十人來打他,他一定會打橫出來,但那十人也一樣陪他打橫出。」二人再在北京找到陳觀泰,又談了三天。「他年輕時,甚麼工作都做過,他強調若不強身,怎保護家人?這跟小龍哥的想法不謀而合,我們都被感動了。」
到了現場,二位老派演員一樣充滿力量,「拍尾場決鬥時,鐵皮屋有40多度,但小龍哥要拍飛身踢腳,還跟我們說可以提供16種踢法。在冷巷那一場打鬥,拍了一半,泰哥突然說:『哎,你給我鋪張榻榻米。』原來他大髀與盆骨移位了,躺着的他突然舉腳向天一撐,啪一聲巨響,然後站起來說:『再來過!』」二人對一班前輩演員,又敬又畏,「小龍哥甚至告訴我們,他與徒弟打導演的故事,我們聽得好驚!我們又聽說陳惠敏,跟誰誰誰是不和的,哪知道第一天試造型時,好到不得了,原來小龍、泰哥、陳惠敏全部都打band的,全部都是Teddy的fans!」結果都給泰迪羅賓降服了?Teddy:「小時候我好曳,也學過大聖劈掛,拍此片時才知道我細個學拳時,那地方就是陳觀泰的家!」這電影似乎沒有泰迪羅賓就不成了,鄭:「我倆認識Teddy十幾年了,無數熟人找他演出,他都拒絕。這一次我們想了好久,都想不出找誰來演,結果我說不如打給Teddy吧,在電話告訴他故事,他答我:我信你兩個。」

■「拍武打,前輩們受了傷是不會作聲的,你只會突然發現小龍哥臂上長了一個雞蛋!」

擂台入場券……

「以前電影圈蓬勃時,老闆會告訴你甚麼是賣錢的,然後你在這上面變出自己的風格。但時勢變了,如今老闆也不知道甚麼會賣,有時他會問你:喂,你想搞些甚麼呀?」郭子健說。
「我從來不介意我需要做甚麼,我只問自己喜不喜歡這個故事。我鍾意這故事時,它自然會有價值。」怎看合拍片?「合拍片是不是港產片?當然是。八十年代開始,港產片已充滿大陸台灣演員,那時候要賣東南亞,一定要有槍戰,一定要有飛車,愛情要雞鴨戀,拍文藝片?不行。港產片一直沒有創作自由!如果要有,從來都是低成本,《地獄無門》、《山狗》,好X平咪得囉!」
郭常提到葉偉信是他導演上的師傅,但葉越拍越大,拍大片計算上自然越來越安全了,「我認為你們看錯了葉偉信,以為他拍合拍片背棄了觀眾,但其實他才是成就大業的。世上只有他才拍得出這個風格的《葉問》!裏面有一個葉偉信的style,又叫好叫座。他能不斷的把觀眾層擴闊,做到的題材多麼闊。至今他還會突然說:不如搞部小製作啦,拍部愛情片啦。你看ChristopherNolan,《凶心人》多麼偏鋒,但到了拍《蝙蝠俠——黑夜之神》這些大製作,他已不能回頭,但作品內還是充滿他的精神。」但相對來說,合拍片是不是太穩陣了?「《讓子彈飛》也是合拍片啊!它多大膽!《南京!南京!》人人也說是不可能的,他竟然用日本人的角度來拍!與其說是唔拍得,不如話你唔試。」
《打擂台》的故事完結了,但兩個導演的故事才剛開始,郭子健簽了給周星馳,將在5月往橫店開拍新版《大話西遊》,與鄭思傑分道揚鑣,「我們都是心高氣傲的人,喜歡的東西很不同的,他有他很想講的話。我們說過,若需要對方,只要一開聲一定是盡力幫忙。」因為這電影,連16年沒開戲的泰迪羅賓,也說會開戲,初步與老闆黃百鳴談好了,甚至因為得了最佳男配角,會較多在幕前演出。盡力打吧,無論你是任何年紀。

■網友在YouTube上載了《打擂台》得最佳電影的片段,網友對電影大讚特讚。

■《打擂台》獲最佳電影,一眾幕前幕後興奮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