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全身無紅無腫但感到猶如火燒刀割的疼痛,可能是患上纖維肌痛症。因無表面傷痕,打工仔即使痛到無法上班,也可能被誤會「扮病偷懶」。本港估計有逾五萬人患纖維肌痛,風濕病科專科醫生指纖維肌痛成因不明,患者會「食唔安,坐唔樂」,有患者長期誤服止痛藥,傷胃兼延誤確診,近年國際上已有診斷準則,並有治療神經痛的藥物可紓緩痛症。記者:袁慧妍
纖維肌痛是風濕性症候群,曾有研究推算本地有逾五萬人患上纖維肌痛,大部份患者是20至50歲的女性。國際疼痛研究學會2007年調查顯示,50至60歲的女士患纖維肌痛的機率比男性高七倍;逾三成患者被迫接受工時較短或體力勞動較少的工作;美國則有一成半患者要接受殘障資助。
神經痛藥物可紓緩痛楚
風濕病科專科醫生郭文亮表示,患者普遍出現慢性及瀰漫性疼痛,即使輕輕按壓或觸碰,足以令患者產生如火燒或刀割的痛感,甚至痛到動彈不得,情況持續三個月或以上。患者會對壓力、溫度改變十分敏感;睡眠質素下降,早上起床時感到僵硬,容易疲倦。
此病成因不明,外國有研究結論認為可能與腦中樞神經傳遞質和感覺神經紊亂有關,有時會與免疫系統疾病同時病發,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狼瘡症等。由於表面無紅腫,症狀與其他痛症相似,增加斷症難度。不少患者誤以為是肌肉痠痛,以推拿、按摩紓緩痛楚,或長期服食止痛藥,結果延誤診治。
郭文亮續稱,美國風濕學會去年發表最新診斷纖維肌痛的準則,供醫生參考及評估,包括全身19個觸痛點有七個或以上感到痛楚,以及出現腸易激綜合症、頭暈、口乾、胃灼熱、食慾不振、膀胱痙攣等,均屬纖維肌痛。現時並無「斷尾」藥物,但治療神經痛的普加巴林(pregabalin)有助紓緩纖維肌痛。
50歲的吳女士10年前腳部突然出現痛楚,並蔓延至全身,連食飯都感吃力,她不但要放棄文職工作,更無法處理家務,求醫多次仍找不出痛楚源頭,曾苦惱得想自殺。三年前她確診患上纖維肌痛,當時身上19個觸痛點全部出現痛楚,服食普加巴林紓緩疼痛程度後,行動恢復自如,現時已可打理家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