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策透視:中國外儲資產勢大換倉 - 郭小民

國策透視:中國外儲資產勢大換倉 - 郭小民

沒錢不行!錢多亦不行!尤其對於中國而言,在短短2年內,外滙儲備由2萬億美元,急彈至3萬億美元,晉身全球外儲一哥。不過,錢多而又未能善用,即變為負累。難怪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於出席清華大學金融高端講壇上坦言,「3萬億美元的外儲,已經超過中國需要的合理水平。」
周小川出此言,是由於外儲積累過快,導致市場流動性過多,也增加人行對冲工作的壓力。周行長打開口牌,亦明確提出要減少外儲的過度積累。至於多少外儲才是合理?人行智囊夏斌馬上接棒,「1萬億美元已足夠」。

外儲急增京突嫌錢多

中國突然嫌錢多,背後原因不難理解,要知道,由於人民幣非自由兌換,外儲不管給個人、企業或是省市政府,在國內都沒辦法直接使用,需要首先兌換成人民幣。此結果就是外滙回到人行,人行發出人民幣,形成二次結滙,相當於人行直接增發貨幣。換言之,流動性(資金氾濫)的死結不易解。
更何況,近年來的外貿順差使中國的外儲規模急增,外商直接投資(FDI)與熱錢的湧入,也是外儲大增的主因。目前人民幣仍有升值預期,資本持續流入狀況短期不會改變,亦即是外儲勢續攀升。
既然熱錢擋不了,惟有面對。周小川透露,中央已明確提出要減少外儲的過度積累,但「目前還沒有找到很好的辦法」。說真,周行長怎會沒計,只是沒有一條不敗方程式。大家若非善忘,一定記得周行長於去年11月拋出將熱錢引入「池子」的言論,引起各方進言,一個月後,周行長才明言池子的構想是針對外儲,當然,討論至今未有完結。

人行考慮設能源基金

今次,周行長再重施故伎。新華社昨旋即發表文章,指據了解,人行打算按專業分類成立外儲投資基金,包括能源基金、貴金屬基金等,也在研究成立外滙平準基金的建議。另一位人行貨幣政策的人士透露,人行正在考慮設立一個基金,直接在外滙市場購買外滙,而不是由央行直接發鈔去買外滙。
誰人計謀是上策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國即將調整外儲組合,美國債券肯定不再受寵,由於周小川曾透露,人行在考慮用外儲做一些戰略性投資,換言之,能源、貴金屬等資源將是中國分散外儲的「獵食」對象。
郭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