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座未夠 再建8座港鐵屏風樓賺到盡

12座未夠 再建8座
港鐵屏風樓賺到盡

【本報訊】港鐵賺到盡,已在大圍車廠上蓋興建12座高185米的屏風樓,今年內更會就另外8座樓高達200米的屏風樓公開招標,築起共20座延綿兩公里的屏風圍牆,影響區內七萬名居民。環保觸覺怒轟港鐵漠視區內生活環境,將收集一萬名市民簽名以示抗議,並向城規會建議減少該項目的座數及樓層。
港鐵今年招標的大圍站住宅發展項目有8座樓宇,零售樓面面積有6.2萬平方米,提供2,900個單位,平均面積707呎;私家車位849個;建築物高度限制近200米,層數由41至49層不等;平台高度則有38.5米。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表示,連同車站上蓋已興建的「名城」及「盛薈」共12座屏風樓,20座樓宇會形成達兩公里長的屏風圍牆,嚴重影響通風及景觀。

要求城規減少兩座

他續稱,月內會向城規會建議減去原有方案的第二及第五座樓宇,即由建8座變為6座;建築物高度限制在150米以下,層數減至最高39層;平台高度要減少10.5米至28米,即由四層商場減至兩層;零售面積減一半至3.1萬平方米,單位平均面積減36%至450多呎,以提供更多小型單位,單位數目則維持不變;私家車位數目要大減七成至242個,以鼓勵住戶多乘搭公共交通工具。若城規會接納建議,他估計港鐵會賺少三成。
譚凱邦又稱,2007年兩鐵合併時,港鐵嚴重低估九鐵物業估值,柯士甸站、車公廟站、大圍站、天水圍輕鐵天榮站,四個項目當時估值共20.54億元。該會自行找測量顧問重新評估,發現單是柯士甸站及車公廟站,港鐵純利達85億元,反映港鐵物業亦賺到盡,所以預期大圍站項目同樣會獲得天文數字純利。
港鐵發言人表示,大圍站的發展藍圖早已經城規會審批,未來會按照合乎法定要求的藍圖興建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