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西班牙的國語原是伊比利安半島方言之一,這些方言都是拉丁語的後裔,語言學界把它們歸入印歐語族內的意大利支。西班牙文使用拉丁字母,與英文相同。過去我們的體育界和新聞界慣常把西班牙文的專有名詞讀如英文,也解如英文。西班牙的幾個城市足球隊在香港報章或者電視上露面時,名字的意思可能解錯了,語音有時也不對應。
首先想到的例子是「皇家馬德里隊」,簡稱「皇馬」。年紀稍大的球迷當還記得,早年香港的媒體報道這支實力足以問鼎歐洲盃的勁旅之時,叫它做「真馬德里」。原因是它的西班牙文名字是RealMadrid,或MadridReal。在英文,RealMadrid當然就是「真正的馬德里」啦,於是「真馬德里」。這個中文名號也行了多年。曾在大陸居住過的老一輩香港人,記得有聲望的商號由於支店太多及其他原因,會在名號之前加上個「正」、「老」,或「真」字以求增強顧客的信心,如北京王麻子或者杭州張小泉的分店,就有以「真王麻子」和「真張小泉」為名的。球迷覺得「真馬德里」亦如是耳。
在英文,形容詞「皇家的」是regal。這個字形古時也出現在西班牙文裏;後來西班牙語音演變,這字裏面字母G所代表的語音消失,字終於改寫成real。這字在西班牙文中常可見到,不但在西班牙和中南美洲多國,就連美國加州和德州也屢見踪影,美國多個城市都有叫做CaminoReal(「皇街、官道」)的街道。香港的體育界和媒體人認識這個字後,從善如流,把「真馬德里」改正是「皇家馬德里」。
二
另一支西班牙球隊在香港媒體上叫做「維拉里爾」,西班牙文原名是Villarreal。香港媒體迻譯這個地名的方法是音譯,不是意譯。不過,「維拉里爾」開頭的「維」字不妥,因為西班牙文的字母V在這裏發出的是雙唇濁爆音(voicedbilabialplosive,國際音標字母IPA中的/b/),與英文字母B語音相同;這個地名不如譯為「比拉里爾」較為恰當。還有一支西班牙球隊Valencia,香港譯為「華侖西亞」,也同樣不妥;大陸把它譯為「巴侖西亞」,那是比較正確的。
這兩個城市的譯名出問題,原因是西班牙文和英文雖然共用拉丁字母,但是讀音規則常不相同,香港媒體屢次誤用英文規則去讀西班牙文。西班牙字母B和V,出現在字首時,讀音同是雙唇爆音/b/,但是出現在字的中部,夾在元音之間時,兩字母的讀音都變成雙唇擦音(bilabialfricative,IPA系統的注意符號是希臘文第二字母/β/。這語音和半元音/w/相近,但有擦音與近音(approximant)之別)。英文的B和V在任何位置都只讀/b/和/v/,與西班牙文當然不同。
字母B和V有很特別的關係。我們學英文時或者都已注意到,在一大堆相關的字裏頭可以看見這兩個字母互相交換。比如「總督」是governor,「總督的」是gubernatorial。又如在這邊我們看見prove,approve和reprove,在那邊又看見相對應的probate(probation,
-ary,-er,probative),approbate和reprobate。這是因為英文動詞govern的前身是古法文的governer,再前身是拉丁文的gubernare;英文動詞prove的前身是古法文的prover,再前身是拉丁的probare。在古法文中,拉丁的雙唇爆音變成了雙唇擦音(或近音)了。
近代史上,由於英語國家的政治與經濟力量,英語成了極其強勢的語文,常常表現得非常霸道。說英語的人,動不動就依英語規則讀別國語文,還改變人家的寫法。比如中南美洲多國使用西班牙文,古巴的國家名字Cuba在本國以及中南美洲各地都按照西班牙文讀音規則唸作/'kuβa/,英美遊客卻一直把它當作英文唸成/'kjub?/。中譯名「古巴」是由英美讀而來的,古巴首都夏灣拿原本有Habana的寫法,但是更像英文讀法的Havana已佔上風了。西班牙文中一個男性名字是Pablo,畫家畢加索和提琴家卡索爾斯(Casals)都用這名字,在西班牙它唸作/'paβlo/,來源是使徒保羅(保祿)的名字Paul(Paulos,Paulus);英文使用Paul之餘,也用Pablo做名字,而唸成/'pabl?υ/。
回到Valencia和Villarreal這兩個字。美國南加州有個郡縣以Valencia為名,美國人用/v/而非/b/音來唸它。有些西班牙(或中南美)裔人士以Villarreal為姓,他們在美國也被一般人以/v/而非/b/音呼喚。英語既然強勢而且霸道,英美媒體很可能一直都以/v/音而非/b/音來報道這兩支西班牙城市球隊。那麼,香港的報章和電視把它們譯為「華侖西亞」與「維拉里爾」也是無可厚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