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登山:畢竟是書生 - 蔡登山

蔡登山:畢竟是書生 - 蔡登山

說到葉楚傖,一般人的直覺反應,會說他是黨國大老。他在北伐後,曾擔任過中央宣傳部部長、江蘇省政府主席、中央政治會議秘書長、立法院副院長。論者謂葉楚傖以文人參與政事,功業炳然。其實葉楚傖雖躋高位,掌要政,但恂恂儒雅,一介書生本色,未嘗有驕矜之態,又絕無官場習氣。惟作文章,則挺勁疾厲,絕不稍貸,嘗謂「做人不可露鋒芒,做文章卻不可不露鋒芒」。令人想起他早年在汕頭創辦《中華新報》,民國初年在上海又先後參與《民立報》、《太平洋報》、《生活日報》、《民國日報》筆政,不論鼓吹革命,或倡言時政,文筆均雄渾犀利,當非無因也。
葉楚傖不僅是位報業先進,他在文學上的造詣和成就,放眼當時的文壇,可以說是極為難得的全才,舉凡散文、詩歌、小說、戲劇,他無一不精,無一不能。他同時代的文友姚鵷雛就這樣評價過:「楚傖於詩為中盛唐,於文為《戰國策》、《韓非》、《淮南》,於小說則時近施耐庵。」而周劍雲也說:「所為論著,汪洋浩瀚,氣勢縱橫;作小品則又婉約風流,筆有餘妍,殆具英雄骨格兒女心腸者。先生豪於飲,往往醉後得佳構,任情揮灑,初不求工,而信手拈來,都成妙諦,才大心細,並世所不能及也。」

葉楚傖因父親字鳳巢,於是便號小鳳,並以之為筆名寫小說。但他長得狀貌魁梧,如關西大漢,河朔健兒,為文卻很秀麗,因此胡樸安向他開玩笑說:「以貌求之,不愧楚傖;以文求之,不愧小鳳。」葉小鳳在民國初期的通俗小說家中,還是響叮噹的一號人物,他寫有長篇小說《古戍寒笳記》、《蒙邊鳴築記》、《如此京華》等作品。學者孔慶東說:「葉小鳳是英雄轉化為作家的,他做英雄是名士式的英雄,他當作家是英雄式的作家。他將歷史、武俠、言情、諧趣熔為一爐,可以說,開後來的現代武俠小說之先河。」其實在辛亥前後,許多能文之士是真正具有俠肝義膽的英雄豪傑,他們面對清廷的腐敗,「不握纖毫握寶刀」,獻身於革命。而到收拾「寶刀」握「纖毫」的時候,這些俠骨柔情的事蹟,就成為「失意英雄」的詩了。他們藉着它來澆心中的「塊壘」。
詩酒風流,葉楚傖性嗜酒,每於案頭置黃酒一盂,且飲且揮毫,不這樣的話,則索然寡歡。他有個好友叫林一厂(百舉),為人敦篤,行事徑直,楚傖每飲,非一厂在座不歡。據鄭逸梅說,有一次兩人喝得酩酊大醉,楚傖獨自離去,一厂酒醒後遍尋不得,突然心頭一顫,驚慌地向海邊跑去,一邊跑一邊大喊:「楚傖蹈海死了──」海邊空蕩蕩的,一厂光着赤腳在沙灘上狂奔,直至筋疲力盡,方才怏怏然返回報館。途中遇見一賣杏仁露的小販,抓住小販的手臂大喝:「快說,你把我的楚傖藏匿到哪裏去了?」小販莫名其妙,抱頭躲避,幸好報館同事看見了,將酒醉未醒的林一厂扶回報館休息。楚傖知道後有詩紀念此事,云:「能飲高歌未是狂,傷心除酒沒商量。他年兩個淒涼塚,合勒雙碑傍杜康。」
葉楚傖的好飲酒,即使位居要津亦如是。據他中宣部秘書方治說:「楚公嗜飲舉世皆知,總統蔣公曾特許他於開會時以酒代茶,但須杯上加蓋,以免酒氣沖人。」方治又說,葉楚傖的辦公室桌櫃中儲有各種名酒,當時中宣部秘書蕭同茲、張廷休、朱雲光皆好飲酒,他們經常中午不回家用餐,偷了葉部長的美酒,然後就近到對面小餐館叫菜數碟,同桌共飲。葉楚傖發現酒櫃瓶空,心裏自然有數,只是不願說破,繼續拿新酒來充填。如此一來,幾位秘書膽子更大了,某日竟喝得大醉,在辦公室中伏案酣眠,直至下班時仍未醒。有人要叫醒他們,卻被葉楚傖攔住,道:「酒醉叫醒,最為難過,不必驚動他們了。」說罷輕輕掩上了門。這幾位酒徒事後知情,不禁赧然。

葉楚傖是性情中人,也極為風趣,尤其是對非常相熟的朋友,他會展現他慧黠的幽默感,朋友間也不以為忤的。當年上海《晶報》,為文人彙集之處,有天台山農者,常為《晶報》寫作,面麻,與楚傖最要好,詩酒往還,無虛日。有一天,大夥相聚暢飲,楚傖見山農面部,似敷有雪花膏,因即席賦詩嘲之云:「不揚何用飾鉛華,即飾鉛華總莫遮,嫁得胡麻非兩好,比來玳瑁果無差,鬚眉以外留鴻爪,口鼻之間帶玉瑕,豈是簷前貪午睡,風吹額上落梅花。」讀之令人絕倒,羞得山農藉口小解,不告而別。又有吳三癡者,亦與楚傖善,他患有重聽,楚傖嘗贈以詩云:「未作家翁疾已成,天公相戲太無情,昂頭屢問心方識,側耳重聽事乃明,會友詼諧須書字,逢人談笑請揚聲,傳聞古有治聾術,社日宜酣酒一甕。」甚為有趣。人們但知葉楚傖擅長政論,而不知其遊戲筆墨,亦別具風趣也。
葉楚傖有詩云:「承先啟後大事業,立於方寸安於默。」又云:「酒中人是性中人,豪放恬祥各有真。」好友汪東稱「恬祥」二字,是葉楚傖的寫照。他說葉楚傖「案牘疲神,憂勤銷骨,而仍能以吟詠自遣,篇章工拙不論,其涵養之深,於此可驗」。說到涵養,葉楚傖有幾具名言:「讀書難,做事不易,做人最難。」「人不願為,而必須為,雖至難亦當為之。」因為「人都會做的,想做的,又何需乎你」。
曾經是「星斗羅於胸中,風雷動於腕底,文則雄健,詩則高古」的葉楚傖,雖說時至今日,他的小說長才鮮為人知,他的作品也鮮被論及。但他始終如一的書生本色,卻是難能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