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照:看周夢蝶紀錄片想起西西 - 楊照

楊照:看周夢蝶紀錄片想起西西 - 楊照

台灣的科技企業家童子賢贊助拍攝了六部關於文學家的紀錄片,林海音、周夢蝶、余光中、鄭愁予、王文興、楊牧,本來只是要在公共電視上播放的,拍的過程愈拍愈豐富,愈拍愈起勁,最後每部片的影像規格與長度都超過了電視範圍,就改成到電影院去放映了。
看電影不能不想起年少時曾讀過的這些作家作品,不能不同時連想起其他相關的。例如想起了這樣一段描述:「經過周夢蝶的書攤子的時候,我們停下來看看有沒有甚麼書店裏不可能再找到的詩集。譬如:一些很舊的詩集,流速緩慢、流域不廣的詩集,靜默的詩集,等等,它們常常會出現在那個小書攤上。周夢蝶的書攤子靠在行人道外側一支樓柱的旁邊,是個大概和人的肩膀那麼高的木架子,比普通的飯桌子要窄些,上面排滿了數列書本。我們耐心看了一遍,找到一本管管的《荒蕪之臉》。」

而竟然管管就出現在周夢蝶的書攤上,而竟然買書的人就被管管邀去一個有很多軍人休息喝茶的地方喝茶了。憑藉印象翻翻,果然,這段描述是西西寫的,收在她一本散文小品《花木欄》裏。
書裏有很多逗趣的內容。一篇劈頭就說:「瘂弦詩裏的花草樹木真多啊,讓我數一些給你看看:酸棗樹、酸棗樹、酸棗那個樹。樺樹,苦柏樹。榆樹,菩提樹。橡樹,糖梨樹。瞿麥花,蕎麥花。豌豆花。地丁花。月季,鈴蘭,素馨花。白山茶,野茴香,鳳仙花。錦葵,菊苣,石楠,番石榴。野山楂,野荸薺。」
我以為我對瘂弦寫過的那麼一本薄薄的詩集已經讀得再熟不過了,看到這一串花草樹木名字卻為之瞠目結舌,記不得到底是哪首詩裏有哪種花草樹木。受此刺激,我還特別去翻出楊牧的多種詩集,也統計看看楊牧詩裏提過的花草樹木。
西西還寫到去見了商禽,商禽當場默寫了自己的新作〈馬〉,一共二十三行的詩,「……望見河上薄霧中的垂釣的人/我便以為這是道情鈴板了/至今仍有人叫你做自由車/可是等到家門/我便會把你鑰在樓下/並非是我要剝奪你的自由/而是明天明天/我們仍然要去走/那條老路 去過/那條老橋 去過/和昨天一樣日子……」
那是在商禽開的麪店裏,店名叫做「風馬牛肉麪」。誰知道商禽是默寫已經寫好的詩,還是當場即席做了這麼一首關於逆風的人和咳嗽的馬的詩呢?
西西在台灣走了好多地方,好些我去過且確知沒有甚麼風景的地方,還有一些我都沒有去過的地方。她本來就不是為了看風景去的,而是跟隨着她喜愛的台灣作家與作品去的,甚至去到了苗栗通霄,遇到放學的學生,就問他們學校裏有沒有姓劉的老師──只因為本名劉武雄的小說家七等生在通霄教書。
這樣的文學熱忱,這樣認識台灣的方式,記在《花木欄》裏,讓作為台灣人的我,為之動容。或許我們也該為西西拍一部可以在電影院放映的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