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佢打高爾夫球,鼓勵佢全力投入。家為咗高球前程未卜,孤獨喺美國,係咪我做父親嘅累咗佢?」游淼發傾盡所有收入供女兒作高球訓練、比賽,但家庭負擔不起她進軍職業賽的投資,現時女兒流落美國,目標清晰,做父親的看在眼裏,卻傷感又迷茫。
游淼發與妻子育有兩個女兒,他原任職生力啤生產部門小主管,月入2萬元,游家兩姊妹也因打高球成績卓越而先後獲獎學金到美國讀大學,為了幫補細女留學費用,三年前退休後他轉到屯門麪包連鎖店工作。他說一輩子的收入,也用在培養兩名女兒高球訓練和比賽,現時凱寧孤身在外奮鬥,他坦言感到歉疚,「帶咗佢打高爾夫球,畀希望佢,但係呢種運動太昂貴嘞,我哋負擔唔起」。
各方善心人助她訓練
其實凱寧的高球生涯獲很多善心人幫忙,她就讀屯門東華三院辛亥年紀念中學,東院頒獎學金給她,前主席王忠桐捐助35萬元。台灣高球青少年代表隊領隊免費安排她到台灣受訓。粉嶺及石澳高爾夫球場每周一至五免費提供場地,滘西洲球場特別安排周末及星期日場地讓她練習。原本每次練習要4至5小時,私家場租要2,000元,馬會營運的滘西洲也要300多元。每次比賽最少要有3套球棒,需3至4萬元,出外比賽要一個星期,需要10套高球服裝,包括衫褲鞋襪手套和帽。
游家住屯門村屋,離高球場地遙遠,要在早上7時半練習,以免阻礙球會會員使用,有的士司機朋友義載她往返球場,「有時呢個司機唔得閒,就叫第二個嚟車佢,所以有好多個義務的士叔叔」。游淼發也熱愛高球,在屯門私人練習場打球,每小時40多元,兩名女兒也是由他帶入練習場,想不到小女孩很快便愛上高球。他也鼓勵兩名女兒全力投入,「個大女真係當咗高球係第二生命」。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