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智論衡:新興國亞債回報豐

德智論衡:新興國亞債回報豐

作為資產類別,新興亞洲債券回報吸引,過去五年平均回報達47.34%,遠優於已發展國家債券同期平均的25.87%。這反映在德盛安聯成員公司PIMCO提倡的「新常態」經濟環境下,新興市場尤其是亞洲經濟處於突破性發展階段,為投資者帶來機遇。
近年新興亞洲國家實力急劇冒起。去年,新興亞洲國家佔全球經濟增長的比重超過五成,較九十年代的逾兩成大增。
另外,據估計,2011年全球經濟增長最快十大地區,新興亞洲國家囊括七席,包括中國、印度、印尼和新加坡等。

韓圜坡元被低估

環球股票市況波動,在投資組合中,加入新興亞洲債券有分散風險的作用。以摩根大通亞洲信貸指數為例,其與美國國庫券的相關系數只有0.22,而與標準普爾500指數的相關系數則是0.57。
新興亞洲債券另一吸引之處是,和十年歷史性最低息差相比,大部份新興亞洲國家現坐享相對健康的信貸息差。反映隨着其經濟及信貸情況改善,息差持續收窄,資本增值空間更具吸引力。
除此之外,投資新興亞洲債券,令投資者或能坐享貨幣升值潛力。事實上,經濟強勁及資金流入,已令新興市場本土貨幣保持強勢。單在2010年,馬來西亞零吉、泰銖和新加坡元相對美元已分別升值10.59%、9.92%和8.65%。
雖然新興亞洲貨幣已上升,但相對已發展國家仍被低估。據《經濟學人》資料,新加坡元、南韓圜、人民幣等兌美元仍低約20%至40%。
受惠全球經濟勢力重組及外滙管制失效,人民幣、印度盧布、菲律賓披索、新加坡元、南韓圜及印尼盾的前景較為看好。
新興亞洲經濟表現強勁,亦令通脹升溫,加深當地加息壓力。傳統投資智慧是加息不利債券表現。然而,目前新興亞洲債市當中,不少公司債、類政府債券以及國債仍然提高較高息率。
例如印尼公司債的票息平均達9.86厘,類政府債券票息亦有7.73厘。透過靈活的投資策略,縱使在利率趨升的情況下,仍可以鎖定質優高息的債券作投資對象。
總括而言,投資者若持新興市場債券,除可享有較穩定回報,同時若本土貨幣升值,組合亦可受惠。但投資新興市場可能面對政治及利率風險。

德盛安聯資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