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鴻基地產(016)今次「老貓燒鬚」,買家及睇樓客指是次雖只屬小瑕疵,但作為大發展商居然出現這類錯誤,較難令新地Fans接受,同時也反映政府有關部門監管不力。消委會和地政總署則表明會跟進事件,要求新地清楚交代錯漏內情。
消委會地政署促新地交代
受尚豪庭「蝦碌」事件影響的買家麥先生,早前購入2座窗台面積被計少的E室單位,他說昨午收到新地職員電話,要求他親身到售樓處,但只交代窗台面積表述上出問題,而他「幸運地」毋須補錢。
麥先生說,新地並未清楚交代如何處理事件,今次自己賬面「賺了」約5.4萬元,事件雖不是樓宇結構問題,但新地作為大發展商,居然也出現這類瑕疵,或會動搖公眾將對該公司品牌的信心;再者,政府監管不力,亦實難辭其咎。
剛參觀完該盤示範單位的林氏夫婦認為,政府批准發展商賣樓花,就必須在其銷售前「監察得肉緊啲」,資料要盡量詳細無遺;發展商做錯就要即時糾正,「最好有賠償啦」。楊先生則稱,窗台面積出錯屬皮毛小事,發展商大賣發水樓才是大事件,政府應嚴肅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