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陸續上調H按息率,筆者相信,這並非為了提升盈利,反而是「通脹猛於虎」的禍害。
如果僅一、兩家銀行上調按揭息率,其實難成氣候,現時是所有銀行一齊加息,反映整個行業面對的環境有變。較早前,滙豐控股(005)公佈去年業績,成本對收入比率為55.2%,高於48%至52%的目標,集團行政總裁歐智華對此坦言不可接受。
成本漲 加H按息谷收入
銀行面對最大的成本壓力,是資金成本上漲。過去一兩年,中央收緊銀根,導致很多內地公司未能在內地借款,惟有四出尋找資金渠道,香港是其中一個「水源」。企業紛紛來港借港元兌換為人民幣,令港元資金減少。
更「火上加油」是,港人憧憬人民幣升值,紛紛將港元兌換成人民幣作儲蓄,令港元資金供應進一步緊絀,扯高息口。這解釋了為何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較早前向銀行發通函,要求銀行業界在月底前,重新評估今年餘下時間內,業務計劃及資金策略,並知會銀行界特別就銀行釐定的存貸增長目標、貸存比率及其他風險指標,與業界磋商。
衡量銀行資金成本,單看銀行同業拆息,意義不大,其實銀行同業間的資金成本持續上升,筆者聽聞,銀行同業間拆借利率已上升至同業拆息加100點子,資金緊絀情況由此可見,銀行間的流動性正在收緊。
除資金成本,失業率正在逐步回落,不少行業更出現加薪挖角情況,反映人力資源的成本亦在上漲,再加上租金成本上升,因此,銀行陸續調升按揭利率,並非因為銀行要提升盈利,反而是不透過上調按息增加收入,銀行可能出現營運虧損的情況。
張一鳴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