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21世紀經濟報道》引述相關中介機構獲得一份國際板草案,顯示中證監將限制首批國際板公司的發行數量,預計首批試點將有約10家境外公司內地上市。上海交易所相關人士則透露,今年上半年國際板的技術準備工作將全部到位。
市值須逾300億
報道指出,中國和香港證監會,以及滬、深、港三家交易所,最近在杭州舉行聯席監管會議,討論重點是紅籌回歸的管理辦法,監管高層還對符合回歸條件的紅籌股進行了圈定,確定將其中幾家作為試點,爭取5月有一家能進入實質性運作。
包括滙控(005)、寶潔、聯合利華、可口可樂等外資企業,以及中移動(941)、中海油(883)等紅籌公司,一直被列作首批登陸國際板的熱門企業。報道引述英國證券與投資協會國際業務發展總監李榮忠表示,據其所知,排在等候名單企業還包括荷蘭皇家殼牌(Shell),殼牌去年已委託中金尋求在上海上市。
對於國際板公司資格要求,據草案顯示,要求公司市值逾300億元(人民幣.下同),上市前3年純利總計要逾30億元,而最近1年純利須逾10億元。發行定價機制將採用市場詢價方式,上市公司境外股價將作為境內發行價的參考,但並無要求不可突破境外價格。未來國際板公司募集的資金可滙出境外使用,但可能要經外滙管理部門批准。
至於發行規模,有關公司的境內發行比例至少應達公開發行股份的5%以上,但對於市值達到一定標準的公司,境內發行比例可酌情降低。有關公司的公開流通比例須達股份總數25%以上;對於股本總額逾4億元的,公開發行比例為10%以上。草案還提到,有關公司的公司管理水平不應低於境內相應要求,例如獨立董事比例至少為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