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港督彭定康任內其中一項推動香港民主化的措施,就是全面取消區議會委任議席,但特首董建華時代再度恢復委任區議員制度。有泛民主派指出,委任區議員對北京和特區政府均有政治戰略價值,既用以制衡泛民的區議會力量,也可以用來作政治「免費午餐」,拉攏地區人士支持政府。
製造18區全撐政府
泛民主派一向在立法會選舉中,得票力壓建制派,在區議會層面,雖然整體上是建制派佔優,但在個別區議會,例如葵青、深水埗,泛民仍有優勢,在區議會全部由民選議員組成的年代,泛民可以佔過半議席,取下區議會主席之位。不過,北京及特區政府明顯不願看見泛民有機會在區議會拓展勢力,所以回歸後恢復委任議席,藉此「溝淡」泛民在區議會的勢力,令18個區議會主席全數是政府支持者。
除了打壓泛民在區議會力量外,委任區議員也是政府用來拉攏地區人士,加入支持政府的「免費午餐」。有地區人士直言,政府要拉攏一般地區及街坊組織領袖,很難委任他們加入諮詢委員會,因為他們一般能力有限,委任區議員卻是很合用的政治籌碼,因為只是討論地區事務,又有一定重要性,可以滿足地區人士要求。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