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籽 - 邁克

葵花籽 - 邁克

去鐵特現代畫廊看艾未未的《葵花籽》,原本應該是風花雪月的一部份,現在當然被逼成了充滿政治意味的行為藝術。如果你有留意國際藝壇動向,一定記得去年十月中,它甫開幕就登上了報刊頭條─並非因為當權者杯弓蛇影,企圖阻止茉莉香氣散播而整古作怪,而是技術上出現問題,場地瀰漫景德鎮瓷瓜子的灰塵,主辦當局為怕影響參觀者健康,展了三天下令禁止近距離接觸,遍地幾可亂真的種籽,只能站在周邊觀望。一件構思包含互動的作品,忽然無可奈何眼看手勿動,效果可想大打折扣,計劃聖誕節從巴黎過倫敦趁熱鬧的我,聽到消息馬上縮紗,取消渡海跟了前度男友下鄉捱凍。
誰不知這次起程赴比利時舞后在英京的約會前,「被失蹤」事件沸沸騰騰,頓時賦予展覽嶄新意義,不必非常愛國非常關心時事,也義憤填膺覺得匹夫有責,把到此一遊列為首要節目。挺艾的方式人人不同,可以街頭塗鴉,可以巷尾半裸,缺乏藝術細胞又沒有肌肉展示的懶蛇,唯有採取折衷辦法,誠心誠意到南岸默默打氣。這間由棄置發電廠改建的展館,正門大堂的氣勢沒有其他場地可以企及,一踏進去空間的遼闊令人震驚,擺設裝置藝術不作他想,十年前啟用打頭陣的是LouiseBourgeois的巨型長腳蜘蛛,一夜之間為畫廊打響了名堂。《葵花籽》向地平線發展,沒有利用建築物聳入雲霄的高度,但一樣讓人窒息。面對內涵比賣相富意義的作品,着眼於外殼顯得膚淺,我還是要說,它不但美麗而且出乎意料上鏡,舉起相機停不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