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同情那位突然成為新聞人物的賣雞蛋仔阿伯。也許他真的說了一個不該說的謊言,也許他被拘捕當天有點太理直氣壯,沒有想清楚就說話。但一個尋常百姓忽然成為A1頭條主角,大班人簇擁支持、Like,興奮過度講了些過頭說話實在不奇怪。還是不要深究他那一、兩句說錯了的話,不要再把鏡頭對着他,讓阿伯重新逍遙地在街頭賣雞蛋仔好了。
賣東西的人大都希望多人注目,不管是賣藝、賣產品、賣服務、賣文的人都渴望多一點曝光。只有在街邊擺賣的無牌流動小販例外,他們最希望的是「大隱隱於市」,隱姓埋名,面目模糊的沿街叫賣,賣光了貨或人流少了就收工,不帶走一片雲彩。
一旦成為公眾焦點的話可就是另一番光景。因眼紅向政府投訴阻街的人肯定多了,僵化不堪的小販管理隊接投訴後肯定增加巡邏,教你無啖好食。不幸被有力人士誤會你出名後好好世界,趕緊來收保護費,那才教人欲哭無淚。
當然還有那些專好抽水的政客、議員或政黨。他們可能會想出各種他們以為有用的方法來「幫助」你,例如把你搬進商場或街市讓你繼續經營,又或是逼政府劃出甚麼地方讓你擺賣,甚至不時探望慰問你,好讓人知道他們的功績。只是,這些好意不容易吃得消。當流動小販最大的好處就是不受規管,不受場地約束,沒有特定的上、下班時間。若果有人客,有人流,賣東西到深夜也可以。若果沒生意,早早收拾東西也沒人管,更不需向甚麼人交代。要是答應上樓、上舖或搬到固定地方,少不免要跟人家的作息規矩,少不免要跟管理的人打交道作交代,原本的逍遙、自由自在都沒有了。
或許,對阿伯最好的幫助是讓他繼續隱於市,靜靜的賣他的雞蛋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