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烏」輪事件拖足20日未有結果,終於惹怒一眾持輪散戶。於停牌當日斥資50萬元購入日經輪的鄭先生接受訪問時透露,已聘請律師跟進事件,並會循民事途徑向高盛索取合理權益。同一時間,一班日經輪「苦主」組成聯盟,擬與鄭生集體興訟,如高盛繼續拖延或賠償方案不合理,勢必控告高盛。
高盛提數方案 皆未過關
負責監管的港交所及證監會繼續愛理不理,港交所主席夏佳理昨表示,該所曾就高盛「烏」輪事件與證監會接洽,但認為有關解決方案應由高盛提出,該所只處於被動位置。他續指,今次屬個別及複雜事件,冀高盛盡快就該事件提出解決方案。
高盛發言人則回應指,已提交數個方案,目前仍與港交所及監管機構商談,需要待對方通過才能公佈,未能確定有關方案本周能否出爐。
據了解,雖然高盛提交了數個方案,不過全部未獲有關機構滿意,當中關鍵繫於合理值計算方面。
時間值損耗 理論價日日跌
根據OSE交易所資料,該所每日皆列出日經指數各年期各行使價的期權理論價(TheoreticalPrice),據一名交易員表示,這是計算高盛日經輪公平值最重要參考。
以日經9月到期行使價11000點的認購期權為例,3月31日理論價為130日圓,由於高盛10073認購輪同為9月到期,行使價萬一點,按照其未修改前程式,現金結算價應為(130日圓除以兌換率400)乘以滙兌10.7,即3.48元。不過隨着時間值損耗,上述日經期權昨日理論價已跌至55日圓,較停牌日縮水58%,而高盛輪結算價,亦跌58%至1.47元。
鄭先生坦言,「如出價低過1元,到時肯定上庭見……高盛唔係大晒,(條款)白紙黑字寫得咁清楚,邊可能話改就改,係佢哋理虧在先……歡迎其他苦主一齊行動告高盛。」
另一持輪散戶馬先生對高盛的拖字訣同樣不滿,「佢哋(高盛)肯定想拖延時間,等合理值一路縮水,早前已經停機,今次仲要屈機,對散戶好唔公平,港交所同證監如果仲係卸責,俾高盛佔盡着數,以後搵鬼玩窩輪。」
他補充,會聯同「索償高盛Warrant」聯盟成員及鄭先生一齊行動,只要賠償方案不公,肯定與高盛鬥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