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近日分別有市民進食河豚(圖)及路邊野草後中毒,須入院治療,其中一對夫婦在街市購買河豚用作晚膳,但進食後七小時出現四肢麻痹及暈眩等中毒症狀;另有一家三口在郊野公園採摘無根藤煲湯,飲湯後一小時全身無力,懷疑誤服斷腸草等含劇毒的植物。
誤服斷腸草 三口家暈眩
河豚中毒的市民為57歲男子及59歲女子,他們本周二於西灣河一街市購買河豚,自行烹調用作晚膳,進食後約七小時開始手腳乏力、四肢麻痹及暈眩,入住東區醫院。河豚含有的河豚毒素,集中在魚的肝臟、生殖腺及皮膚上,毒素具耐熱能力,高溫烹調也不能把毒素消滅,05年至今本港只有11宗河豚中毒個案,共22人不適。
另一宗中毒個案涉及一家三口,包括53歲父親、54歲母親及19歲兒子,他們上周二在鹿頸附近行山時,採摘無根藤回家煲湯,當日飲湯後一小時,即出現暈眩、全身乏力和眼皮沉重的中毒反應,入院治療,4月14日出院。
醫院管理局毒理化驗所化驗剩餘的湯水,發現含有鈎吻鹼。由於無根藤不含鈎吻鹼,故懷疑三人是誤將無根藤和斷腸草等含鈎吻鹼毒素的植物混淆。含鈎吻鹼的藥材雖可鎮痛及治療皮膚瘀傷,但含毒性。中醫師公會會長關之義表示,如混服斷腸草「足以攞命,仲係好短時間攞你命」,其毒性極高,嚴重影響中樞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