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核致癌氚水排放高六成

大核致癌氚水排放高六成

【本報訊】大亞灣核電廠的最新運行數據顯示,放射性物質「氚」(tritium)的排放量再度增加。今年3月,氚水排放量比2月高出六成。港核投堅稱排放量「穩定」,大亞灣民間監察會認為情況不尋常,促請港核投大股東中電交代事件。

疑因冷卻水入反應堆

港核投網站昨天公佈大核上月運行數據。大核去年起按內地規定公佈氚排放量,去年4月氚水排放量一度佔法定上限的5.64%,其後回落。今年1月及2月的排放量為1.12%及1.66%,3月增加1.03個百分點至2.69%。氣體方面,今年1月及2月的氚氣排放量為0.1%及0.07%,3月微升至0.08%。
中電發言人表示,目前大核的氚排放量「穩定」,重申氚是發電過程「自然」產生的物質。但大亞灣民間監察會成員、中文大學環境科學課程主任陳竟明認為情況不尋常。他解釋,當中子撞擊放射性物質,就會引發化學連鎖反應,產生能量發電。若此過程於水內發生,水的氫就變成氚,「大亞灣係壓水式,理論上冷卻水冇可能接觸到反應堆,家持續有小量氚,可能代表有冷卻水散失,走咗入反應堆」。
陳竟明警告,氚是放射性物質,一旦高濃度氚進入人體,或導致基因變異,長遠可致癌,「家嘅濃度唔足以影響附近海產,但係呢隻物質根本唔應該走出嚟。如果將來累積到上限嘅80%甚至100%,直頭要停止反應堆」。他促請中電公開資料,解釋為何氚排放量增加,「唔知廠方喺咩位置量度排放量,又唔知佢點處理。大亞灣最大問題係,公眾好多嘢都唔知」。

液體含氚水老化迹象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古偉牧表示,氚水發放β射線,難以穿透人體,經食水或食物進入體內才會影響健康。排放液體含有氚水,是核電廠老化迹象,其他國家曾發生類似情況。他建議大核效法加拿大的核電廠,在水中先隔走氚,才排出大海,「大亞灣情況幾令人擔心。雖然上年累積冇超標,將來會點冇人知。最驚氚積聚加劇,最終影響附近海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