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被視為當前經濟引擎的「金磚五國」(BRICS,即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於上周四發表《三亞宣言》,呼籲建立更可靠的國際貨幣體系,並同意成立以五國本身貨幣為單位的信貸額度,減低對美元的倚賴。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再發功,揚言人民幣「非常接近可自由使用」。
易綱強調,可以自由使用的貨幣不一定就「可自由交換」,他口中的「非常接近可自由使用」莫非披露人民幣自由兌換時間表?其實,易綱是指人民幣接近可自由使用,這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其納入「特別提款權」SDR一籃子貨幣必須滿足的兩個條件之一。
他指,成為SDR組成貨幣的另一個條件是一國必須是主要出口國,而中國完全符合這個要求。此外,最廣泛使用的新興市場貨幣應該被納入(SDR),金磚國家是最有條件的候選者,易綱所指是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五國。
不過,易綱重申,中國並不急於讓人民幣納入SDR。事實上,中方官員一再表示,中國政府將採取措施提高人民幣彈性,但改革進程是逐步漸進。
中紐簽貨幣互換協議
此外,人民銀行稱,中國與新西蘭儲備銀行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定,規模為250億元人民幣,有效期三年。
自08年末以來,中國已與九個國家及地區分別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以進一步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簽署貨幣互換協定可提高人民幣在一些國家的使用,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人民幣區域化是為國際化鋪路。同時也將降低簽約國在兩邊貿易活動中,面臨的美元滙率波動風險,從而利於雙邊貿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