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問題的關鍵,是環評報告沒有按法例進行工程施工及運作時的基線污染情況調查。評估這些基線環境並不困難,問題是為何環保署長沒有把好關?工程界人士指出,都是上任特首董建華(圖)種下的禍根。
羅樂秉後 無人夠膽否決
《環境影響評估條例》設有《技術備忘錄》,詳列了環評報告的要求,當中列明:「如有需要,必須進行基線環境調查,以確定可能受擬議工程項目影響的地點及所有附近地方的現有環境狀況。」如報告未符合此項要求,環保署長有權拒發環境許可證,令工程不能展開。
上一回哄動全城的推翻環評事件,要數2000年的九鐵落馬洲支線風波。當年環保署長羅樂秉審核九鐵提交的環評報告後,認為工程會對塱原濕地造成無可彌補的破壞,拒絕發出環境許可證。九鐵上訴,再被由法官主持的上訴小組駁回。工程界人士說,該役之後,董建華不滿環保署長權力過大,阻礙香港發展。
此後接任的環保署長,再無否決政府工程項目的膽量。現任署長王倩儀先後因泳池紅蟲爆發及東亞運活動參賽者監護人資料外洩,一再遭受申訴專員譴責。工程界人士形容,環保署長已淪為橡皮圖章,只管草草通過各項工程的環評報告,結果今次玩出火,被人起尾注。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