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九巴在年年賺大錢下仍獲准加價,運輸及房屋局將在明年就巴士票價可加可減機制進行檢討,有立法會議員建議,應將巴士公司的盈利列為考慮票價加幅的因素之一,防止巴士公司牟取暴利。
盈利列考慮因素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鄭家富認為,九巴有可觀盈利仍然可以加價,加幅更比不少市民工資的加幅為高,政府有必要檢討巴士票價可加可減機制,將公司盈利計算在內,盈利高就要押後加價。
工聯會亦認為,九巴在賺大錢下仍加價,政府應考慮市民的承擔能力,檢討巴士票價可加可減機制在通脹環境下的處理方式。
巴士票價調整機制包括可加可減方程式,用工資指數及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算出加幅或減幅,再考慮一籃子其他因素,包括自上次調整票價以來營運成本變動、未來兩年成本變動、巴士公司需得到的合理回報率、市民接受程度及負擔能力及巴士司服務質量。但機制啟用以來一直受到不少批評,09年更曾因統計處計錯數,機制一度運算出巴士公司須減價3%,其後才公佈是擺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