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保險公司指可透過電話,毋須驗身便可投保危疾及長者人壽。專家提醒經電話投保,容易出現爭拗,惹來誠信問題,在核保時需格外小心。此外,長者人壽計劃須「供足一世」,直至100歲或死亡,不但欠彈性,更失去資產增值機會。
本報記者致電相關保險公司查詢危疾及長者人壽,投保手續簡易,長者人壽只需提供受保人英文名字、出生日期及身份證號碼,便可由他人代為投保,而危疾保則需由受保人投保,並回答簡單個人資料及健康問卷。
未必記起病歷住院紀錄
長者人壽保單適合55至80歲人士投保,保額4萬至12萬元,保障期至100歲,全期按投保時年齡劃一繳費,首兩年保額為已繳保費,其後為已繳保費或投保額,以較高者為準(表)。記者表明打算為父母投保,投保熱線職員多次着記者盡快找出所需資料投保,以65歲男士、投保額10萬元計,每年保費12576元。問及可否隨時終止計劃,職員才告知此為終身計劃,不設退保,若期內身故或年滿100歲才獲保障,故不建議停止供款。
危疾計劃方面,投保年齡18至55歲,保障至75歲,保額分別為30萬、40萬或60萬元,首年賠償額為已繳保費,其後按投保額。假設以30歲非吸煙男士投保,保額60萬元,每年保費5304元。
在銷售過程中,需回答約五條問題,作電話核保。其中一條是關於過去5年,有否曾因病住院逾10天,記者即時回答沒有,其後再告知曾發生,該熱線職員馬上查詢病因及住院時間,惟沒有要求提供相關醫生證明。其後,需額外回答個人及家庭健康狀況等問題。至於保費會否因曾此而增加,熱線職員表示應該按所報價錢,並指基本每10年才作調整。
CFP認可財務策劃師陳家慶指出,一般以電話投保的保險手續,較由保險代理投保的簡單,但遇上誠信問題的機會較高。他解釋,投保人有機會未能即時記起,曾患上核保所列出的病症或住院紀錄。若為面談,投保人在完成回答時可再看投保單,核對資料,但經電話投保,保險公司雖然會稍後寄上保單資料,有多少人會翻閱,是一個疑問。假設在投保時,沒有坦白通知曾患病症,保險公司有機會不作賠償。
危疾覆蓋範圍廣 惟保費高
危疾保單的等候期,該電話投保保單為180日,較市場一般所需90日多。雖然保障包括原位癌,較市面一般危疾保險覆蓋範圍廣,但保費相對較高,市場每5年續保一次的危疾保單,按30歲男性投保60萬元,每年僅約2000元,而且等候期的首年保障額,已為悉數投保額。
至於長者人壽計劃,因為不用驗身便可投保,較適合有健康問題的長者。不過,陳家慶認為,首兩年保障僅為已繳保費,在第三年後才獲已繳保費或投保額,較一般人壽保單在等候期後獲悉數投保額,要求較高。當已繳保費等同投保額後,因保單不設退保可取回任何保證回報機制,若100歲前終止保單,將失去取回任何已繳保費機會,需供款至老才可回本。陳家慶提醒在投保前,應慎重考慮長期供款能力。
此外,在供款與保額「打和」後,變相是零息零存整付,失去資產增值機會。市場一般人壽保險所需最低投保額較該長者人壽高,如以65歲投保15年定期壽險,每年保費約3萬元,雖然保費較長者人壽約1.3萬元高逾倍,但保額有80萬元,較長者人壽保額僅10萬元多七倍。
部份電話核保問題
1)有否患有中風、心臟疾病、肝臟疾病、高血壓、人體免疫力缺乏病毒感染、腫瘤、癌症、糖尿病?
2)除傷風感冒外,目前有否因身體狀況、殘疾接受14天或以上治療?
3)過去一年有否吸煙?
4)過去5年,有否因疾病或受傷入院逾10天或以上?
5)工作性質、收入?
6)身高及體重﹖
7)有否接受特別檢驗,包括心電圖、X光驗血,或現在正接受或考慮接受醫療護理或手術,而需要服用藥物?
8)有否在投保任何保險時,被拒絕、延期、附有特別條款,或附加保費?
9)有否兩位或以上家庭成員,包括父母或兄弟姊妹患有腎病、心臟病、糖尿病、任何遺傳病、精神病有關症狀、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