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中央智囊擔憂 李小加撐港:離岸人幣衝擊內地是好事

回應中央智囊擔憂 李小加撐港:
離岸人幣衝擊內地是好事

【本報訊】香港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內地其中一大擔憂,是香港會否衝擊內地的人民幣滙率和利率政策,因此這局限了離岸中心就人民幣滙率改革機制的嘗試;港交所(388)行政總裁李小加昨日對此作出反駁,認為香港所造成的輕微衝擊,反而有利人民幣「走出浴缸,進入到很安全的河裏面」。 記者:周燕芬

去年中央電視台有節目指對冲基金在港囤積十萬億資金,以圖進入內地興風作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慶前日更在《上海證券報》撰文,表示要警惕來自離岸市場的流動性衝擊。這些言論都反映內地有聲音對香港這個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忌憚。
李小加昨日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回應了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形成的離岸市場,會對內地貨幣、滙率和利率政策有衝擊的看法。他指出,首先衝擊會很少,即使香港人民幣存款增至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佔內地整體M2廣義貨幣供應(於去年底為72.6萬億元)和債券市場只是很少。
他又認為,即使本港人民幣離岸市場對人民幣滙率產生衝擊,「稍微有一些影響不是壞事,而是好事」;他形容,「你天天泡在家裏游泳池和浴缸裏永遠不會淹死,但你永遠不會游泳,先在河裏游,然後到湖裏,再到大海裏游。」在一國兩制下,香港作為國際化市場,可以協助人民幣「走出浴缸,進入到很安全的河裏面。」

人幣循序漸進走向國際

人民銀行前行長、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亦認同,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現時香港人民幣存款已有4000多億元,亦展開了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業務,雖然對中國內地的貨幣政策有挑戰,但不是太大。
他認為,現在主要解決回流問題,可以將本港的人民幣回流到內地購買國債和債券,也可以投資股票;香港人民幣新股已經出現,相信下一步會是形成回流機制。他強調,人民幣國際化需要一個離岸市場,而香港是最好的選擇;人民幣要國際化便必須擴大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及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他認為,07年他出任天津市長時提出的港股直通車是可行途徑。

對於本港人民幣離岸市場被指衝擊內地,李小加認為是好事,他並形容人民幣可先在河裏游,然後到湖裏,再到大海裏游。

港股直通車不會太快進行

李小加則表示,港股直通車總有一天會開通,但不會太快進行。他指出,直通車難以成行的一個原因是公平性問題,故先要在制度上作出保障,避免有人偷步,讓內地投資者走出去後不會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不能這邊槍響,香港就滿倉(股市大漲),中國老百姓過來買單!」
此外,對於人民幣國際化路程,戴相龍指人民幣國際化的標準很高,除了可兌換,還要功能齊備,以及在國際貨幣儲備體系的比例不能太小,因此預計人民幣國際化需要15至20年才能實現,先從經常性項目可兌換到資本項目可兌換,從亞洲國家走向世界,除了市場辦法外,亦要通過政府之間特定安排。

李小加精句

.香港可帶領人民幣「走出浴缸,進入到很安全的河裏面」

.「你天天泡在家裏游泳池和浴缸裏永遠不會淹死,但你永遠不會游泳」;意味人民幣不走出國門面向衝擊,永遠不能國際化

.港股直通車要先做好保障內地投資者制度,「不能這邊槍響,香港就滿倉(股市大漲),中國老百姓過來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