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倫敦書展,去年因火山灰影響航空,水盡鵝飛,上周十一至十三日的則大不一樣,人山人海。俄國主題館展示了俄國文化深厚的傳統,單看俄國書的裝幀美侖美奐,令人嘆為觀止愛不釋手;中國出版走出去已蔚然成風,好幾大中國出版集團佔領了館裏中心地帶,展場中到處可見黃皮膚黑眼睛講普通話的同行;陳冠中為《盛世》英文版七月面世現身書展,令我這個港人雀躍不在話下。想說的是,前港督彭定康竟專程來推介中國前總理朱鎔基的英文書《ZhuRongjiMeetsthePress》,同場的還有好幾位中國重磅官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駐英大使劉曉明、朱鎔基助手李炳軍、上海市委秘書長丁薛祥等等。發佈會之前,彭定康跟俞正聲書記長達近一小時的「聊天傾偈」,彼此談笑風生,令我好奇不已。
當然,彭定康一開始就表明身份,今天是以牛津大學校監的身份講話的。校監親自出馬推介牛津大學出版社的新書,雖不平凡但畢竟名正言順。但我還是覺得非同一般,記得好幾年前有好事者曾問彭定康,若要邀請一個中國領導人度周末,你想請誰呢?彭定康當時說:「能邀請到趙紫陽當然最好,可惜天安門事件後這好像不太方便了。所以我最想請到我法國的別墅度假的,是朱鎔基總理。」
朱鎔基不能為他自己的新書去倫敦書展,只託他的助手李炳軍帶了一本簽名本,題簽的是中文毛筆字,上題彭定康校長,下款是朱鎔基。書法工整,彭定康未必看得懂,但他顯然很高興。因為他真的為這本書講了足足十五分鐘的好話。
他說朱鎔基這本五百頁的書,堪稱中國外交和國際事務的「名人榜」,我們知道或不太知道的西方政要和外交家,都可從書中找到自己的名字,「我也忝列其中,我和朱鎔基總理相識於香港回歸中國的過渡時期,我看到他的睿智和寬宏,以及那謔而不虐的幽默感。我也看到,他是天降大任能為中國幹一番大事的人。」
彭定康說,他推薦這本書是因為此書別具歷史意義。「據我所知,一位仍然在世的中國前總理在海外出書尚屬首次。」朱鎔基這本書結集了他在任期間、在國內外與中外傳媒和聽眾的談話。這些訪問和談話不少從未在中國以外出版過。英文版和前年北京發行的中文版略有不同的是,全書的編排結構並不一樣,英文版書前更多了兩篇重要的前言,其中一篇出自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之手。
彭定康的概括很得體:此書之所以別具歷史意義,更在於其中的談話內容涵蓋了當代中國非常重要和突出的時期,而談話者朱鎔基又位處核心。他心目中的朱鎔基是中國一位堅定的改革者,也是西方國家覺得可以與之「談談事情」的中國總理。怎麼才是可以與之「談談事情」呢?他舉朱鎔基帶領中國進入世界貿易組織為例:「在推動入世和國內的必要改革方面,朱鎔基厥功至偉。」
非常有意思的是,彭定康甚至指出書中所記錄的朱鎔基的坦率:「朱鎔基總理在得到中國獲接受加入世貿的正式通知時坦言,眾人皆樂之際而他獨憂。為甚麼呢?因為向人民推銷入世的概念,以及完成有關改革的工作,馬上就要開始。而他擔心老百姓、農民,或其他的小生產者,受到市場開放的影響,生活無以為繼。」彭定康說在長遠的利與短暫的弊之間,怎樣取得平衡,正是領導人所面對的挑戰。他說他佩服朱鎔基的大國領導人風範。至於彭定康特別指出,朱鎔基在解說和討論中國的困難、政策和發展時,在來自五湖四海的記者面前,在眾多不同課題之間,游刃有餘,既表現出機智而又充滿幽默感。彭老五賣瓜,實在令人莞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