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嚴控通脹的大環境下,市場普遍預期今年內地房地產經營環境將較去年嚴峻,以深圳為大本營的佳兆業(1638)副主席譚禮寧認為,雖然環境困難,但亦會為公司帶來機會,希望透過完成今年銷售目標150億元(人民幣.下同),以晉身成為本港上市二線內地發展商,以助降低融資成本。
記者︰張活儀
有別於08年內房業發展最蓬勃時期,投資者對發展商的要求不再是土儲,而是更實際的銷售成績,佳兆業作為本港規模較小的內房股,去年銷售金額終於超越100億元。譚禮寧指出,150億至200億元的銷售規模,才稱得上為二線發展商,融資成本才可降低;現時三、四線內房企業的融資成本是12至14厘,二線可降至8至11厘。
今年銷售目標150億
除維持發展深圳的舊城改造項目,公司亦要積極拓展外省項目,包括長三角及珠三角等地區,尤其是一般發展項目。譚氏指,一般發展項目需時7個月就有資金回籠,舊城改造則最少需時3年;前者有助公司達致銷售目標,後者可以推動毛利增長。
對於近期傳出深圳再對房價設限,譚禮寧認為,內地宏調是動態的,視乎市況出現,從政策上看,中央並非希望樓價跌,只是不希望樓價升得太快。以需求而言,他說:「單從地方政府需要限買兩套房,就知道內地對住宅的基本需求有幾強。」
市場整合 締併購機會
他指內地樓市目前情況有別於美國或97年的香港,美國及香港樓價跌,配合經濟環境欠佳,市民欠缺置業信心,令樓價缺乏支持。內地目前樓價跌,只受政策影響,整體經濟環境仍向好,經濟增長8%至9%,每年人均工資升10%,住宅作為必需品,當市民有能力時仍會買樓。
故此,佳兆業仍會積極增購土儲以配合發展,譚氏指,不論於深圳的舊城改造,以及外省純發展項目,未來亦將會加速。他更預期,於調控措施日趨嚴峻下,相信有部份小型發展商可能會退出市場,市場可能出現整合,為公司帶來收購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