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沒有學習障礙,只有教學障礙」。一群被社會評定為發展障礙,包括自閉症、亞氏保加症、智障、發展遲緩及ADHD(專注力不足)的兒童,社交及表達能力雖然比常人稍遜,但只要得到適當啟發,也可有優越表現。協康會粉嶺家長資源中心舉辦「藝術無障礙」藝術探索之旅計劃,透過一系列藝術培訓活動,加強及啟發孩子的表達及溝通能力,活動獲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撥款9,550元支持。
協康會粉嶺家長資源中心社工曾姑娘表示,是次活動參加者中,以自閉症小朋友居多,年齡由7至12歲,「坊間好少舉辦同類型活動,自閉症兒童一般語言能力較弱,我哋希望透過藝術同遊戲,擴闊佢哋嘅幻想空間同表達方式,有小朋友喺第一堂好似唔投入,但竟然可以喺第二堂講得番第一堂做過啲乜嘢,亦會提出意見,多咗表達自己」。
訓練課程分三部份
「藝術無障礙」共分三部份,包括「故事劇場」、「舞動傳奇」及「親子藝術工作坊」。每部份有5節,約有9名小朋友參與,共30名發展障礙兒童受惠。每節課堂均有導師指導,以表演藝術作媒介,讓小朋友透過身體動作及幻想力,學習表達情緒之餘,同時也發揮藝術潛能。
以故事劇場為例,導師要小朋友只用一張軟墊作輔助,扮演不同科目的老師,又模擬大家去海洋公園和上茶樓飲茶的情節,小朋友會精靈地將軟墊幻想成點心車,模擬車上擺放不同點心,即場叫賣。
謝太的8歲兒子是自閉兒童,她坦言愛子在抽象思維及表達能力上不足,「藝術治療可以訓練佢嘅抽象思維,令佢明白到肉眼見到嘅嘢,同腦裡面諗嘅嘢可以唔同,平時佢唔識得咁樣表達自己,但係工作坊就學到」。
「仁仔叔叔」是今次活動的導師,有多年教導特殊兒童的經驗,他指每位小朋友均有不同特質,「最重要喺畀空間佢哋發揮,好似軟墊咁,只喺一種又簡單又平嘅道具,先以道具做起點,令佢哋容易掌握,慢慢可以唔用道具,單靠身體動作模擬故事情節,表達佢哋要表達嘅嘢」。他認為,自閉症兒童並非不懂與人溝通,而是「你唔識點同佢溝通」。
對待自閉童須放手
他建議對待自閉症兒童,要懂得放手,不要「捉手」。「為咗要小朋友做到一樣嘢,就捉住佢隻手去做,咁樣小朋友只喺木偶,乜都學唔到,我哋要做嘅喺啟發。」他引述天生沒有手足、《五體不滿足》作者乙武洋匡的老師曾說過:「只要唔限制每個動作要點做,大部份同學都能做到所有事情。」
「社福機構專戶」捐款編號:S0006
網上捐款: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donate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電話:29908688
傳真:3711246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乃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
收捐款戶口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渣打銀行:447-0-6670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