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災發生五周半後,東京電力公司終於首度訂出救災時間表,計劃分兩個階段在九個月內,令福島第一核電廠進入全面受控狀態,措施包括在反應堆封「水棺」和用特別織物將反應堆覆蓋起來。
東電董事長勝俁恒久昨日(周日)公佈福島核電廠搶險工作時間表。他指必須讓反應堆進入「低溫停止」狀態,即處於100℃之下,才能制止洩漏輻射,東電將分兩階段達到這目標:第一階段是利用三個月時間,令1至4號反應堆以平穩速度減少洩漏輻射量;第二階段是大幅減少輻射洩漏,估計需時三至六個月。
將永久掩埋反應堆
勝俁恒久表示,東電目前需克服兩大問題,第一是防止1至3號反應堆發生氫爆,第二是防止2號反應堆因安全殼破損而洩漏高輻射。為避免1至3號反應堆再有氫爆,東電由現在開始計的六至九個月內,在燃料棒和壓力控制室之間封「水棺」,即注滿水,還安裝循環注水系統,冷卻爐心,務求令爐心溫度降至100℃之下。東電又會把損毀的1號、3號和4號反應堆罩起來。
消息指,東電正計劃在核電廠外面另建一個冷卻系統,以循環海水,為反應堆降溫。東電也計劃過濾高輻射水,再注入反應堆作冷卻用途。為免工作人員接觸輻射,東電昨開始利用美國製造的機械人,測量3號反應堆的輻射量、溫度和氧氣濃度等,機械人之後也會到1和2號反應堆檢查。除了機械人,美國也表示願意借出無人駕駛直升機,助建吊機運走核廢燃料棒。
疑有新裂縫洩輻射水
但最新數據顯示,2號反應堆水閘附近的海水輻射濃度,前日(周六)突然在一天內激增五倍,每毫升海水的碘131含量達到260貝可,是法定上限的6,500倍。東電認為,可能是攔砂網和潮水令污水無法流走,以致輻射濃度激增。但原子能安全保安院不排除是有高輻射水由新裂縫流出,要求東電加強監測。
日本專家前日開始試驗用化學物沸石(zeolite),減低核電廠附近海水的輻射含量。沸石是製造貓砂的主要材料,能吸收輻射物銫137,達到過濾污水效果。當局將在2和3號反應堆附近,放置10個裝有沸石的沙袋。
東電位於新潟縣的柏崎刈羽核電廠,水處理器電源盤前晚短暫冒煙,正調查原因。
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日本共同社
福島核事故處理時間表
第一階段:3個月內
令核燃料棒完全浸於水中,讓反應堆平穩地降溫
修補2號反應堆已破損的安全殼
在地面噴樹脂,阻止輻射物在空中擴散,並開始用特別織物覆蓋反應堆建築
第二階段:6至9個月內
令所有反應堆達至「低溫停止」狀態,擬在燃料棒和壓力控制室之間封水棺,即注水
安排好儲存高輻射水的地方,用新方法處理和循環使用低輻射水
用特別織物完全覆蓋1、3、4號反應堆的整個建築物
長遠工作
建設新設施處理核電廠用水
安全移走所有反應堆和核廢料池的核燃料棒
利用混凝土等物料完全密封核電廠,並將受輻射污染的土壤移走清洗
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