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半個月,先有高盛「烏」輪「停機」避責,再有德銀交易員被廉署拘捕,但作為監管機構的港交所(388)及證監會,在上述兩項事件中只做旁觀者。無論窩輪業界抑或專家學者,皆認同現有窩輪相關條例有先天性缺陷,現時是時候檢討,本報將一連三周揭視輪場最受爭議地方。
買輪免稅締造炒家樂園
香港去年窩輪每日平均成交108億元,較09年度激增63%,繼續蟬聯全球一哥地位。不過悲哀的是,之所以成為全球最大輪場,其實是以寬鬆的條例來換取的,造就越來越多輪商赴港搵食,而大戶亦在買輪免收稅這優越條件下,容易搵食,最終令小投資者利益受損。
現時買賣股票,除佣金外,亦要繳付交易額0.1%的印花稅予政府,但奇怪是,買賣衍生工具如窩輪及牛熊證,卻毋須繳付印花稅,變相令大戶成本大為縮減。現時市場上佣金已「低無可低」,銀行一般收費介乎0.15%至0.25%,部份證券行最低更可低見0.05%起。因此,印花稅很多時已成為買賣最大成本。
升一格即走穩賺無賠
不要看輕這0.1%支出,以十萬元交易額為例,買賣各一次印花稅已經要200元,假設佣金為0.15%,正股升一格未必夠「畀使費」,但買輪由於豁免收稅,升一格即走卻穩賺無賠。08年「窩輪天王」串謀部份窩輪交易員造市,就是瞄中免印花稅漏洞,交易員只要開價有少少着數,「翻食當三番」下即獲利逾億元。
今次德銀事件,據廉署聲明,亦是有大戶向交易員行賄,向他開出優惠價格「低買高賣」。據一名外資大行交易員透露,雖然交易員有權開價,但實際上不能「做得太假」,「偏離合理價,電腦系統會發出警告,全部亦有晒record(紀錄)……不過喺某些情況下,低一兩格沽貨,好難被發現,大戶只要用正常價賣返畀散戶及莊家,已經非常和味。」
據了解,現時窩輪每日逾百億成交中,七至八成交投主要由數批「㩒機黨」控制,部份具中資廠家背景。這班㩒機黨為專家級炒家,並設計有關程式睇實各輪商輪價有否偏離現價,在行內被稱為蝗蟲黨,「開市後佢哋即打電話落行要求即開價,有輪商驚蝕底開價略低,已被蝗蟲黨媽聲四起,不過由於他們肯掃,很快成交會飆升,其他散戶淨係識睇成交買輪,好自然被騙接火棒,而蝗蟲黨則清倉閃人。」
獨立股評人DavidWebb同意,窩輪等衍生工具一直未有像股票般繳付印花稅,遂吸引炒家以窩輪代替股票,避免相關稅項。他認為,若要保留印花稅制度,窩輪、牛熊證及期貨亦應一視同仁,由於可收稅的交易增加,印花稅率有條件由目前每宗的0.1%,下調至0.05%。
香港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表示,買輪免稅鼓勵散戶短炒投機,建議買輪徵收印花稅,避免炒家在低成本下舞高弄低,混淆市場秩序,讓大戶有機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