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強積金制度多年來備受批評,打工仔抱怨行政費過高,又不滿回報率「雞碎咁多」。專家說,強積金已實施10年,不少僱員已累積六位數字資產,現時是適當時機重整投資策略。積金局則建議市民分散投資,減低風險;打算短期內退休的僱員則應考慮換馬,減低投資組合內的股票比重,避免遇上短期跌市令強積金資產大減。
用100減歲數作基準
按年齡選擇資產組合是投資強積金的金科玉律。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建議,在強積金投資組合中,股票基金所佔的比重,可以用100減去本身歲數作基準,年紀越輕,投資股票比例可以越高,「如果你家30歲,即係你可以考慮用七成強積金投資股票基金。」
財務策劃專業人員總會理事長陳慶生表示,強積金已運作多年,不少僱員已累積六位數字資產,是時候重整投資策略,並建議日後每年檢討一次強積金投資組合,「筆錢如果完全唔郁擺喺度,根本冇意思」。
他指出,強積金制度最大問題是「綁死咗僱員筆錢冇得郁」。他指出,若以恒生指數點數計,過去10年投資香港股市的回報,肯定比強積金回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