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分拆事件鬧得滿城風雨,教育局打着「為民請命」的旗幟,敲着「反對書價不斷上揚」的鑼鼓,陳維安副局長則站在道德高地吶喊,發起了「維安書變」,與部份家長聯手打擊書商,把書商都描繪成賺取暴利的奸商,不理眾多合理的建議,一意孤行推出教科書分拆政策。
教育局在本周三向學校發通告,聲稱為創造教科書減價空間,所有教科書與教材須由二○一一/一二學年起分拆定價,拒絕執行的書商將會被蓋上「黑豬印」。
教育局這群外行人,管治特區教育十多年,我們看到的是政策的朝令夕改,前線教育人員叫苦連天、有經濟能力的家長(包括眾多官員)把孩子送往國際學校和外地受教育,本地學生成為一批又一批的白老鼠。其實要蓋「黑豬印」的應是教育局,觀乎教育局這些年來的失誤,由干擾學術自由案件、犯風化案教師刑滿出獄重返校園再侵犯學生案件、直資學校混賬鬧劇至官校高調抗議減班事件等亂象,都證實了這群高官無論在教育理念、懲處失德教師、監管學校運作和調解業界糾紛的能力都有所匱乏。
前線教師最清楚,要教好一課書,備課最重要。教師於備課時不但要熟悉要教的內容,還須搜集參考資料、製作教學活動、編寫補充練習,以求每一課的教與學都順利完成。眾所周知,教師工作繁重,被近年的教改、課改、考改壓得透不過氣來,還要應付高官的外評自評政策,再加上縮班殺校的陰霾,真箇沒有好日子過。幸虧這些年來,書商努力研製教材提供給教師,扮演了支援教師的角色。新高中學制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業界更需要書商的緊密合作。想像一下,沒有了這些教學支援,語文教師要自行錄製聆聽錄音;沒有了參考資料,通識科教師要自行編寫補充練習和試卷。教師根本擠不出時間優化教學,最終又是學生受害。陳維安副局長揚言教師應自掏腰包購買教材,不應把負擔轉嫁家長。這似是而非的說法,忽略了書商將會遇到的市場問題,會直接影響他們投資於研發教材的意欲。若教材被分拆後乏人購買,這市場的逐漸凋零最終也導致教與學的質素下降。
書商不惜花巨資推廣書本,本是自由市場合法競爭手段,教育局官員的指指點點,豈非有違《基本法》內五十年不變的市場概念?當然,筆者並非贊同學校應收受書商豪奢的贈品,但適量的教材是不應與教科書分拆的。若教育局有誠意解決問題,而不是只想討好家長,最好的辦法是由教育局撥款給學校設立購買教材的專款專用制度。於是,教師有教材用、家長不須付高價購書、書商繼續研製教材支援教學、學生學習受益。這四贏方案顯淺易見,可惜的是,教育局已知會業界,今年只推行分拆,不會額外撥款給學校,下年度再經調查後才決定如何做法。看來,這個「夕陽政府」,每事必拖,只要任內保得住烏紗,官員們那管得真正解決問題的長遠方針?教育局被蓋上「黑豬印」,不始於今天,也會延續至官員下台日!
韓連山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