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於上周一輕易突破今年高位,但油價及通脹上升,以及日本發生餘震令人憂慮經濟受負面影響,大市高位出現調整。其實,上述原因均非新事物,只是大家在中國公佈的通脹及經濟數據之前,也不敢輕舉妄動,既然恒指向上突破24500與向下試23500的機會各半,趁機會減持套利或套現實是正常。
內地上周五公佈首季本地生產總值(GDP)較去年同期增長9.7%,而3月份消費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上升5.4%,兩項數據均高於預期,究竟是好是壞,市場反應混亂。恒指上周五在數據公佈後即時彈升200點,但之後迅速回落,反映大家依然觀望,人行的動作才是最終的決定。
金蝶可中線持有
筆者認為經濟增長與通脹數字是一好一壞,通脹升溫之餘,經濟增長未有拖低,因此,中央政府仍有空間推出措施控制通脹,而總理溫家寶日前再次強調壓抑通脹是首要任務的言論,短期料借上述數據而有政策出台配合。問題是這些政策的影響及誰是受惠及受害者而已。
筆者相信收緊信貸仍是基本動作,加息與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均難避免,但由於過去多月已大幅調升存款準備金率,人民銀行未來偏向加息的機會較大,此舉亦可紓緩市民面對日益擴大的負利率問題。內銀股可望中性偏好,而保險股則可受惠。
在通脹壓力下,商品價格仍會被扯高,資源股仍可看好,而政府為紓緩供求緊張,也會鼓勵開採及生產一些機械設備,生產商可受惠,國際煤機(1683)、三一國際(631)仍可破位上升。資源股仍以江西銅業(358)、昆崙能源(135)為候低買入對象。
相反,下游股份,尤其與民生相關的食品,以及持續受成本上升影響的電力股,不宜隨便博反彈。
筆者推介的金蝶國際(268)、神州數碼(861)上周果然有表現,前者可中線持有,後者可候高位套利。聯想(992)仍未有表現,可耐性持有,上望4.9元。
熊麗萍 滙業財經集團證券部主管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